圖:為壓抑樓市金融管理局多次「出招」,銀行按揭成數愈壓愈低,置業人士的首期預算增加
樓價飆升,置業人士為求快上樓,小心隨時墮入樓按高息陷阱。消費者委員會比較銀行和發展商的按揭計劃,發現一個售價847萬元的新盤單位,買家若採用發展商提供的八成按揭,供樓利息總開支較一般銀行按揭高出近513萬元。消委會提醒買家應量力而為,審慎考慮各計劃,並預留儲備,應付一旦工作、家庭甚至健康可能突變時的所需開支。
大公報記者 朱樂怡
不少發展商近年在新推的樓盤,附送高成數的樓宇按揭計劃,以較低金額的首期吸引買家,但隨時是「糖衣陷阱」,總利息支出暴升。消委會以一個樓價847.5萬元的新盤單位為例子,若做銀行按揭,據金融管理局指引,買家最高只能貸款六成,即要付348萬首期,以最優惠利率(P)-2.75%為利率計算,總利息約154萬元;但若採用發展商按揭計劃,可借到高達樓價八成,首期只需169.5萬元,大幅減少178萬元,但利率是P+1%,總利息高達667萬元。(詳見表)
利率差異 銀行按揭息相差廿萬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許敬文表示,銀行按揭受金管局監管,貸款人須通過嚴謹的壓力測試,以穩定市場;發展商則不受規管,他們看準心急想入市、但未能成功向銀行借貸的買家,例如自僱人士、散工打工仔等,「大家覺得今日唔買、聽日仲貴,但儲唔夠首期,就惟有用發展商按揭。」他提醒買家應全面自我評估還款能力,並預留醫療費用等突發開支。
就算選擇銀行按揭,消委會亦提醒買家小心利率差異。消委會分析17間本地銀行共62個樓宇按揭計劃後,發現不同計劃,利率看似差異不大,但仔細計算後,支付利息總額可差達十萬元。若以8月22日的息口水平計算,H按(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按揭)實際利率由1.79至2.32厘、P按則由2.15至2.25厘,若以一個500萬元物業計算,供樓20年,最低的1.79厘與最高的2.32厘,總利息開支相差近20萬元。(詳見表)
手續費各有不同 須小心比較
消委會同時提醒消費者,留意不同銀行的手續費有不同。例如幾乎全部銀行都設有提早還款額外費用,但四間銀行包括交通銀行、大新銀行、富邦銀行及工銀亞洲,均設定額收費,每次500至1000元,其餘銀行則在供款首四年,收取原貸款額或提早還款金額的0.5%至3%作手續費,以貸款300萬元為例,若想提前還清所有款項,有銀行只收500元手續費,亦有銀行會要收原貸款額的最高3%、即九萬元手續費,呼籲消費者小心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