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首置上車 公私營合作助實現

時間:2017-09-09 03:15:24來源:大公網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港人首置上車盤」構思成為市場焦點,有指政府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模式,利用發展商的私人住宅地皮或開發新界農地建屋,直線加快釋放農地,鼓勵手持大批農地的發展商參與,有助增加上車盤供應。其實早於林鄭提出有關建議前,最少三個發展商已提出類似公私營合作的發展大計,如會德豐(00020)的大埔洞梓計劃、恆地(00012)夥傅老榕家族的南生圍計劃,恆地的大埔蕉坑計劃,雖然暫只得蕉坑計劃獲批,但極有可能在政府的配合下,三項目均有機會成為「首批港人首置上車盤」的盤源。\大公報記者 梁穎賢

  行政長官提出與發展商以公私營合作模式,興建上車盤計劃,雖解決到上車問題,不過另方面憂慮增加公營房屋將令私樓供應減少,所謂針無兩頭利。有業內人士認為,政府可彈性提高「港人首置上車盤」的發展地積比率。假設加入該發展計劃,地積比率可由原先5倍提升至6.5倍,多出的單位留作上車盤發展部分,私宅部分單位伙數維持不變,可同時解決私宅及上車盤供應。

  「港人首置上車盤」成近日議題,其實早於行政長官提出前,已有發展商提出類同的發展概念。包括會德豐大埔洞梓公私營發展計劃,於今年五月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地皮佔地逾86.18萬方呎,分兩個地盤發展。地盤A劃作私人房屋發展,總樓面達144.7萬方呎,擬建15幢不多於22層高住宅,另設13幢洋房,提供約1700個單位。地盤B劃作資助房屋,提供1005伙,樓面近59萬方呎,擬建7幢不多於16層高大廈。公私營房屋共多達2705伙,初步擬全作1至兩房的中小型單位發展,估計每伙平均實用面積約500方呎。

  上址發展仍屬初階,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只是第一步,仍需獲得城規會同意,稍後又要磋商補地價,倘若獲批,項目將容納龐大人口,該區附近一帶的交通未必負荷到,有需要擴闊路面。而最基本的事實,據知政府或林鄭仍未就有關計劃與會德豐接觸,故此,發展中公營房屋部分,到底是交還房協或房委自己出售,抑或由會地一手一腳興建兼出售,仍屬未知之數。若政府配合提供「港人首置上車盤」前提,官商合作可邁進一步。

  大埔地公私營發展計劃獲批

  除會德豐的申請外,其實已於去年獲批的恆地大埔蕉坑土地,同樣是公私營發展概念,總提供795個單位。發展內容包涵私人住宅及公營房屋兩部分,分兩個地盤發展。其中由恆地持有大部分業權、近樟樹灘的B地盤,佔地約23.98萬方呎,擬興建5幢9至13層私樓,提供506個平均面積約569方呎的中小型單位,可建樓面約28.78萬方呎。至於政府地為主的A地盤,佔地約15.24萬方呎,擬建4幢12至14層公營房屋大廈,提供約289個單位,平均面積約633方呎,可建樓面約18.29萬方呎。如一切順利,最快可於2021年落成,預計合共可容納2200多人居住。

  該幅申請建屋地皮,位於大埔樟樹灘及蕉坑,在鹿茵山莊與香港教育學院白石角運動中心之間,範圍包括恆地及其他私人業主所持土地,以及政府土地,總面積廣達39.23萬方呎。因見政府近年主動增加土地供應及土地的發展密度,以應對市場對房屋的需求,並達到長遠房屋策略的建屋目標,恆地因勢利導,把前年及去年向城規會遞交改變土地用途的申請,大幅增加發展密度,並試圖利用可提供公營房屋作餌,希望能較易過關,結果亦求仁得仁闖關成功。

  上述發展構想純粹發展商提議,唯政府部分未落實真正用途,不排除為配合「港人首置上車盤」計劃,隨時將公營房屋部分收回轉作上車盤用途。

  南生圍發展或可加入新元素

  此外,已故澳門賭王傅老榕家族夥恆地合作的元朗南生圍大型發展計劃,亦早於2012年已向政府提出公私營發展概念,惟項目因涉及濕地保育問題,以及規模龐大,雖已加入撥出部分單位作公營房屋方案以提高勝算,但依然未嘗甜頭屢戰屢敗,今年初再度闖關又告失敗。項目已拖拉多年,申請一方對從何入手顯然老鼠拉龜,或許可在行政長官倡議的「港人首置上車盤」的方案上,提出接近性的發展概念,與政府互相配合,或有機取得入場券。

  上址用作住宅發展的土地,由之前約40公頃,大幅減至11.6公頃,不過新建議所興建的住宅數目,由之前約1600伙,急升逾58%至約2530伙。住宅單位數目急漲,主要是在擬發展的住宅樓面不變下,縮細單位平均面積,及大減獨立屋數量,以提供更多中小型單位。根據新發展內容,項目將建約140幢獨立屋,26幢分層私人住宅單位,及三幢居屋,所涉樓面約330萬方呎。基於發展樓面不變,地盤面積大減,分層住宅及居屋的大廈樓高大增至19至25層;而獨立屋則大減約820幢。所涉居屋單位則較之前增約200伙,至約510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