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的物流企業身價,顯然比較實惠和合理
近來物流業特別為人注目。除了巨企的收購,還有很多中小企,要不合併,要不上「新三板」、「新四板」及創業板上市。
實際上來說外資收購本土物流企業,亦時常發生,十年前是歐美企業來併購為主,之後中東和日本資金來併購,近二、三年內地企業來港買盤較多。
港企的優勢在於全球網絡、項目管理、財務穩健及資深的營運團隊,所以一般估價都比較合理。近年來物流企業亦在驟變:十年前做好傳統海運、空運、鐵路、報關及倉儲等方面已可,現在則大有不同;除了傳統的要做,還要通過在互聯網建立平台,讓供應商和客戶在平台輸送運價和需求,進行交易,產生數據分析。
還有,現時還要幫廠商做更多附加值服務,如幫廠商墊支買生產原料,為廠商找客戶、拓展客源,為廠商墊付運費,你能為客戶做愈多,為客戶墊支愈久,客戶愈依賴你,你就愈做愈大。這自然而然就促使物流業要去尋找資本市場的支持。
國家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更加突出香港物流企業的價值所在,而香港的物流企業身價,顯然比較實惠和合理,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構建,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項目開通後,香港運輸交通戰略,將大大提升,更加實在的來說,香港現時是全國最大的自貿區及跨境電商交易中心,不把重心壓在這裏,還壓在那裏呢?
聰明的生意人已計算過無數次,用實際來告訴大家,真正的寶藏究竟在何方。香港物流的發展實際已走向智慧型,基本做一個項目旺一個項目,就如冷鏈儲存倉項目,在香港是供不應求。當然近年來增加了供應量,但相關需求和回報是相當不錯。又如生鮮海產物流配送、儲存項目,都是香港物流業的王牌項目,這類型的投資亦受市場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