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7月25日訊 記者梁康然報道:俗稱「大嶼山天池」的水澇漕集水區,再有人因違法嬉水污染大嶼山二澳食水來源而被判罰。水務署昨午公布,有兩名人士因擅自進入水澇漕集水區,被警方及署方拘捕檢控,至本周一(7月24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因違反《水務設施條例》各被判罰款五百元。
水務署表示在本年6月,接獲舉報指有人擅闖水澇漕集水區,並違法嬉水。水務署聯同警方派員巡查,發現涉案兩名人士在場嬉水,逐作出檢控。案件於本周一審理及判刑。案後,水務署發言人表示,集水區和水塘屬珍貴食水來源,市民有責任確保食水來源不受污染。希望郊遊人士觀賞野外景色,要切記珍惜水源。署方重申,根據《水務設施條例》,任何人士進入水務設施浸洗或沖洗,即屬違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五萬元和監禁兩年。
據資料,水澇漕是鄰近大嶼山二澳山澗的其中一段,如水量充足時,山澗水從高下瀉擊拍兩旁岩石,聲音頗為響亮,被人以「勞嘈」形容(粵語解作聲音嘈雜),及後被人稱為水澇漕。如從遠方看這山澗,有如萬丈長的銀布,因此又被名為「萬丈布」。
水澇漕因水量穩,政府遂築起集水區形成水池,以供應二澳居民食水。再加上水澇漕一帶維持良好生態,已被政府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在水池加上幽美環境結合下,市民近年將水澇漕形容為「大嶼山天池」,不時有遊人前往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