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鄭月娥在答問大會的講台位置,移後至主席梁君彥的右側\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首次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她表示,新一屆政府會致力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並率先採取四項措施(見表),包括和各黨派議員建立恆常溝通機制;接納議員建議將《施政報告》提前到每年十月發表;增加行政長官出席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的頻率;以及要求問責官員多與議員互動,游說工作要親力親為,不能假手於人。她誠意邀請各黨派議員在不同議題上與政府共同努力,化解分歧,建立互信,為市民解決問題。\大公報記者 朱晉科
上任短短五日,林鄭月娥就第一時間出席答問大會,回答議員問題。她在開場發言時指出,自己講過喜歡去立法會,並非「賣口乖」,因為這裏是議事、論事,為市民做事的地方。對於近年政府與議會關係欠佳,林鄭月娥稱:「看到過去幾年內耗、鬥爭、劍拔弩張的情況,我感到有點傷心。聽到公務員同事有時苦笑地問,提到自己要等多少次財委會會議才能入房談自己的議程,我感到痛心。看到因為行政立法關係欠佳,官員、議員缺乏互信而拖慢政府落實政策的速度,我感到擔心。但我不灰心,因為我仍深信絕大部分議員及官員,都是心愛香港,願意為目前這個困境找出路。」
施政報告提前十月發表
林鄭強調,十分重視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基本法訂明香港特區行政和立法機關各自的職權,她尊重立法會的角色,也認同立法機關監察行政機關有助發揮良好管治作用。她明白不同議員的立場及觀點有差異,但期盼未來五年,在以理論事、以民為本、為市民謀福祉的前提下,大家能有更多積極、正面的溝通互動。
在具體措施方面,林鄭月娥承諾會採取四項做法:第一,與各黨派議員建立恆常溝通機制,為改善關係打好基礎;第二,接受部分議員的提議,將發表施政報告的日期提前至立法會年度會期的首次會議,方便議員審視行政機關未來一年的施政方向和公眾計劃,因此,她會於今年十月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她指出,目前時間餘下三個月,比較倉促,或許難以安排全面諮詢,她會以競選和候任期間聽到的建議為基礎,繼續聆聽意見,制定施政報告,特別聚焦於教育、土地房屋和經濟發展三大範疇。
林鄭月娥續指,第三項措施,是增加行政長官出席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的頻率;第四是以身作則,要求所有政治問責官員多與立法會議員互動,多認真聽議員的意見,游說的工作要親力親為,不能夠假手於人。在回答議員提問時,林鄭月娥補充,現時一些溝通完都不能解決的問題,涉及實在困難,例如部分公共街市未能加設冷氣,是因為要按照財政規矩,不過她會以新思維行事,提出理財新哲學,不會事事計較,為市民提供較好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