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吳光正表示,習主席今次來港,有階段性的意義,對香港非常重要 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報訊】記者朱晉科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蒞港視察,全國政協常委、九龍倉集團首席顧問吳光正昨日與傳媒茶敘時說,習主席上任後,國家就展開第二浪的改革開放,而香港這20年亦經過一個雙向型的學習過程,因此習主席今次來港,有階段性的意義,對香港非常重要。他又說,20年經驗證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在香港成功落實,九七前坊間所有對香港的預測都是錯的,「香港的情況遠遠好過那時的預測。」
回歸後保持「三不變」
「雖然有很多挑戰,但『一國兩制』總的來說是成功的。」在吳光正眼中,「一國兩制」真正做到「求大同」,即中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包括全面管治權。相比港英政府而言,國家更是一個「良性管治者」(benevolent ruler),讓香港回歸後保持「三不變」,即原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以及自由法治等價值不變。同時香港又實現了「三變」:包括由英官治港變成港人治港;管治主體由愛國愛港人士組成;取消委任制,特首和立法會都由選舉產生。
吳光正認為,回歸後最大的變化,是香港「真正有了反對黨,有了傳媒監督和民主監督」;與此同時,監督亦是「雙向」的,中央有權監督香港「是不是按照基本法做事,高度自治有無出軌。」他形容,這也是體現「一國兩制」的精神。不過吳光正批評,香港部分民主監督變成「惡性」、「消極」,甚至「侮辱性」的監督,「有人唱衰中國,唱衰香港政府,唱衰管治有問題,認為唯一的出路就是『自主』、『自決』,這麼做是有反效果,長期下去是不是對香港好呢?大家心知肚明。」
至於如何扭轉這種風氣,吳光正說,大家都要顧及香港的整體利益,「『佔中』出盡刀劍,79日都是得個零,大家應該知道民生、經濟發展不可以再擱置,一定要向前,在經濟和民生方面,香港無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
吳光正又指,這20年見到有「爭權」的過程,例如「佔中」就是要和中央爭權,到今日大家都應該知道,「你爭都無用,因為權力分配是中央主導的。」談到維護國家安全,吳光正說,23條立法「所剩的時間不多了(clock is ticking)」,如果到2047年香港都不立法,就是違反憲制責任,逼中央要自行立法,「給了機會你50年都不做,那何必要到那時呢?我覺得早早做了它更好,反正都要做,有什麼壞處呢?」
吳光正又說,林鄭月娥「有心有力」,在處理民生問題有很好的心得和經驗,班子主要來自公務員,他對下屆政府的施政有信心。
說到近年內資來港高價投地的情況,吳光正說,香港是自由競爭的地方,這點不可以改變,港人不應該有「堡壘香港」的心理,「內地都給香港入去(投資),你可不可以話香港爭生意?」他又指,全世界的營商環境都不容易,但香港勝在有很好的基礎,「香港最重要是要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