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劏房空氣近零流通 猶如焗爐

時間:2017-06-28 03:15:28來源:大公網

  圖: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聯同世界綠色組織,及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教授,訪問了葵涌區127位劏房、套房、天台屋及板間房住戶\大公報記者趙凱瑩攝

  【大公報訊】記者趙凱瑩報道:劏房居住環境惡劣,危害住客健康。調查發現,部分劏房空氣近乎零流通,懸浮粒子PM2.5含量嚴重超標。有租戶指出,單位無窗,室內猶如「焗爐」,四歲兒子因而患了鼻敏感,長期服藥無法上學,影響學業。

  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世界綠色組織及理工大學屋宇設備工程學系教授,去年第四季至今年首季,針對葵涌區室內環境質素及水電費,連續第二年進行調查,並家訪127位區內劏房、套房、天台屋及板間房住戶。

  研究發現,97%受訪單位的懸浮粒子PM2.5含量嚴重超標,平均濃度達每立方米54微克,雖較去年減少,但仍超出環保署標準,其中有單位更超標三倍。有單位的二氧化碳含量較國際標準超出四倍。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教授梅國威解釋,室內懸浮粒子濃度高與住戶在家中煮食有關,而屋內雜物愈多,也會令積塵增加,長遠影響呼吸系統。

  四歲兒鼻敏感長期服藥

  調查又發現,超過七成住戶的室內風速僅得每秒0.3米,低於規劃署建議的每秒1米,逾一成單位外完全無風流動。廖小姐一家三口住在約100方呎的平台僭建鐵皮屋單位,由於無窗,室內無空氣流通,其四歲兒子去年起患鼻敏感,每月花500元看醫生,長期服藥令他「攰到返唔到學」,今年需重讀幼稚園低班。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高級服務協調主任陳清華建議,政府立法監管樓字改裝後的住屋標準,改善居住環境。

  一家四口居於50方呎劏房的廖小姐指,被業主濫收水電費,每度電收費1.5元,水費每立方20元,較中電及水務署高一成及四倍。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建議,政府參考外國為基層市民提供「酷熱津貼」,一筆過發放500元,或由關愛基金牽頭,資助住戶購買一級能源標籤電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