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政協委員:《大公報》傳遞國情港情

時間:2017-06-14 03:15:06來源:大公網

  圖:《大公報》昨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創刊115周年慶典酒會,冠蓋雲集

  《大公報》昨日在灣仔會展中心舉行創刊115周年慶典酒會,冠蓋雲集。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對《大公報》送上祝賀,稱讚《大公報》一直以來秉持愛國愛港理念,如實報道新聞資訊,讓國際社會更加了解國情與港情,同時發揮穩定社會的作用。眾人對香港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深信香港能夠把握「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機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大公報記者 文:許嘉信 孫凌奕 朱晉科 湯淩琰 攝影:鄭雷、林良堅、黃洋港、麥潤田、何嘉駿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行政會議成員廖長城表示,《大公報》創刊115周年,是歷史最悠久的中文報章,屹立報界超過一世紀,殊不簡單。他讚揚《大公報》「忠誠為國」,詳盡報道有關內地的新聞資訊,向全世界傳遞國情。對於香港未來發展,廖長城期望社會各界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繼續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為促進社會和諧而努力,「只要香港人一條心做事,香港一定能夠再創輝煌」。

  堅信香港明天會更好

  「我對《大公報》好有感情,從年輕一直看到現在。」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盧文端說,覺得《大公報》文學版的可讀性很高,不過作為經濟大都市的香港,大家對樓市和股市都頗為關心,希望經濟版對此的報道能夠更加全面,為社會更快速的傳遞信息。適逢香港回歸20周年,盧文端說,過去20年「一國兩制」在香港實踐確實歷經了曲折,但仍取得巨大成功,期望未來能夠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堅信香港明天會更好。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強形容,自己是《大公報》的忠實粉絲,這些年來看到《大公報》一直在改善,內容愈來愈廣泛且詳細,令人感到欣喜。他表示《大公報》的讀者大多是中產,希望可以繼續向着「本地化」的方向發展。對於香港回歸20周年,王國強希望在下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的帶領下,社會更加和諧,發展、改善民生;他又指,要把握「一帶一路」策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機會,促進經濟發展。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工聯會會長林淑儀表示,《大公報》辦報有明確的宗旨,一直貫徹愛國愛港的立場,為民、為香港、為國家發聲,見證和記錄歷史大事,她又稱讚,《大公報》的新聞報道客觀公正,不嘩眾取寵,祝願《大公報》愈辦愈好。談到對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感受,林淑儀說,希望下屆政府進一步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包括貧富懸殊,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為市民做好退休保障的工作。

  「我是《大公報》的長期讀者。」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施子清表示,《大公報》過往除了做好新聞報道,副刊版亦辦得很好,有很多名家寫專欄,而隨着時代發展,《大公報》的各個版面的內容都很踏實。他認為,一份報章要辦得成功,除了要有內容真實的新聞報道,亦要有可讀性高的版面設計,才能吸引讀者關注。

  全國政協委員陳鑑林表示,《大公報》秉持愛國立場,辦報以來經歷抗戰、新中國成立等歷程,為號召國民履行愛國責任作出貢獻,讚揚《大公報》是「愛國媒體的榜樣」;而在香港回歸前後,《大公報》亦扮演重要角色,傳遞中央對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信息,作為維持社會穩定的「大橋樑」。他期望《大公報》能夠更重視網上平台,加快資訊傳播。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