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公報》一百一十五年的歷史長河中,文藝副刊是一方百花齊放、獨具特色的園圃。胡適、梁實秋、豐子愷、林語堂、曹禺、冰心、茅盾、巴金、沈從文、老舍……眾多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大家巨匠,都曾是《大公報》副刊的作者。
老舍是《大公報》副刊燦若繁星的作者隊伍中的一員。尤為特殊的是,老舍在《大公報》上發表的諸多作品,又恰恰與《大公報》的歷史播遷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
老舍巴金「大公緣」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開明書店出版了老舍的第三部中短篇小說集《蛤藻集》,當中不少文章都係發表在天津《大公報》的文藝副刊,如《聽來的故事》、《斷魂槍》(一九三五)等。
從一九七八年底開始,巴金在香港《大公報》開闢《隨想錄》專欄,這被公認是巴金晚年最為重要的作品,當中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就是《懷念老舍同志》。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大公報》的「大公園」副刊刊出《懷念老舍同志│隨想錄三十四》。巴金帶着淚水寫道:「老舍同志是中國知識分子最好的典型,沒有能挽救他,我的確感到慚愧,也替我們那一代人感到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