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期間,哪裏有硝煙,哪裏有戰火,哪裏就有《大公報》戰地記者出生入死的身影。國內戰場,第一個抵達盧溝橋事變現場的方大曾,台兒莊前線炮火下的范長江,匍匐在山西青紗帳邊的孟秋江……國際戰場,直擊倫敦大轟炸的蕭乾,穿越印緬生死線的呂德潤,縱橫太平洋戰場的朱啟平……《大公報》的戰地記者們,在血與火的第一線,冒着生命危險,發回了一篇篇帶着體溫的報道。
《盧溝橋畔》鼓舞士氣
盧溝橋事變後,范長江很快馳赴一線。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首篇通訊《盧溝橋畔》在《大公報》刊登。他寫道:「八日夜間,陰森的永定河面,隱蔽了數百衛國英雄之潛行,一剎那間,雪亮的大刀從皮靴中解脫,但聽喊聲與刀聲交響於永定河上。九日清晨,河岸居民見橋上橋下,屍橫如壘,而守橋的人,已換上我忠勇的二十九軍武裝同志了。」
一九三八年四月五日,台兒莊戰役進入最後關頭。范長江與陸詒(時任《新華日報》記者,不久成為《大公報》記者)在徐州見到了台兒莊大戰指揮官李宗仁。李宗仁握住范長江的手說:「你是著名記者,你的報道文章給我們鼓舞士氣,增加決心,我代表抗戰前線的將士們感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