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說明條例》生效以來,鄭晴已經愈來愈少聽到掛羊頭賣狗肉嘅事件發生,但尋日法庭就有單新聞,葵興一間酒樓賣88蚊一客嘅「鮑魚福建炒飯」,被海關「放蛇」調查揭發,炒飯內竟然無鮑魚!酒樓承認控罪,被判罰款五千元,負責人話廚師貪方便用咗罐頭螺片,事發後已炒咗十個員工,包括廚師。
話說海關喺舊年八月收到投訴後,派員假扮顧客,去新葵興廣場的「茗苑宴會廳」買「鮑魚福建炒飯」,經政府化驗所檢測證實,炒飯內無鮑魚,但有螺肉,不符餐牌顯示的商品說明,於是檢控酒樓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酒樓店長王國偉尋日喺西九龍裁判法院承認控罪,求情時話為咗慳皮,結果酒樓被判罰款五千元。據王國偉話,酒樓經營六年,老闆做生意好老實,係用真材實料,對螺肉充鮑魚事件,都係海關「放蛇」後至知。佢話錯就要認,自己要負好大責任,對事件好慚愧,廚師貪方便,用廿幾蚊一罐嘅海螺片代替鮑魚,公司已經炒咗廚師等十個人。
消委會:裁決可警惕飲食界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話,食物貨不對辦投訴時有收到,希望今次裁決可警惕飲食界。有飲食業人士同鄭晴講,餐廳賣「鮑魚通粉」收嗰幾十蚊,無乜可能係真鮑,但自從《商品說明條例》生效後,菜單通常註明「仿鮑魚」,免觸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