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防腐師觸碰死亡更惜生命

時間:2017-04-16 03:15:15來源:大公網

圖:陳展禧認為從事殯葬業,只要真誠工作,就自然百無禁忌 大公報記者梁康然攝

人過世後,直至出殯之日,可能需要等待一段日子,遺體能夠維持原有狀態,有賴鮮為人知的防腐處理程序。全港現時只有三名正式取得國際認可資格的「遺體防腐師」,陳展禧是其中一人。他工作時穿上白袍,外形猶如醫生,直言外界對這職業誤解多,甚至曾將遺體防腐等同製作木乃伊。每天接觸死亡,陳展禧感慨生命短暫,人生最重要是珍惜生命,活好當下。

在上月執勤救人時殉職的消防總隊目邱少明,上周五(14日)以最高榮譽喪禮送別。據悉,邱少明遺體亦曾接受防腐處理。投身遺體防腐師工作近15年的陳展禧,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分享工作經歷時稱,大部分家屬出於對死者的尊重,會讓遺體接受防腐,好讓死者在良好情況下接受最高榮譽送別。

如做手術駁骨縫好創傷

本港殯葬業對先人遺體有安排防腐工作,因為由治喪至火葬籌備需時,遺體可能需等待最少兩周至四周,殘存在遺體內的細菌,在這段期間有可能侵蝕遺體。一般情況下,遺體接受基本的消毒及防腐,若是預先得悉遺體需保留較長時間,就需要進行高透徹的防腐工作。

遺體防腐工作與遺體化妝師不同,遺體化妝師主要為先人面容修飾,防腐工作則是延長遺體保留原有狀態的時間。防腐工作都在殮房內閉門進行,如無人提起,外界根本不會知道有關工序。陳展禧稱:「有一次,我介紹自己是從事遺體防腐工作,對方竟然反問『香港竟然有人想造木乃伊?』令我哭笑不得。」

陳展禧當然不會製作木乃伊,「木乃伊主要以香料作防腐,我工作時一定不會用香料。」現代遺體防腐採用專業的防腐藥水、藥粉等。當進行有關工序時,工作人員需穿上保護衣、口罩、手套等,並需在殮房內的專門工作間內進行。所用的工具則是常見的手術刀、手術鉗、注射針等醫療用品。

整套防腐工序,原來有點像醫生做手術,「非自然去世,如意外殉職者的遺體,通常都有受損,常見的是創傷、骨折等,屆時就要先接回折骨處、縫回創傷,之後再注射藥水。一般情況下,會在頸項、腋下、大腿等大動脈注射,藥水就能透過血管走遍全身,達至防腐效果。不過如遺體經過法醫驗屍,驗屍過程會切斷血管,屆時有需要在遺體各部分逐一注射,或抹上藥粉以進行防腐」,陳展禧解釋。

非法定程序 實戰技巧依賴師傅

目前,本港僅有三名遺體防腐師獲註冊為「英聯邦防腐協會」會員,具國際認可資格。據悉當中兩人從事教學工作,在殯葬業前線工作的,暫時僅陳展禧一人。本港每年過身人士數以萬計,陳展禧坦言,沒可能全港遺體都經他處理,「現時防腐不是法定的遺體處理程序,亦無法例要求防腐工作一定要由國際認可人士執行。」

本港的遺體防腐工作知識,現仍主要依賴師徒方式承傳,「其實遺體防腐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各地都開設課程教授,甚至連Youtube也有相關介紹短片。」陳展禧認為,他擁有國際認可資歷,有利為業界引入國際知識及視野,但實戰技巧需依賴師傅,他的師傅正是其父親,「就算我擁有大量學術知識,但在工作時遇到奇難雜症,仍需向父親請教。更重要是,入行初期,父親經常提供輔導,協助我去調節心態、突破心理關口。這些不是學堂可以學到的。」

記者再三追問陳展禧,過去曾為哪位社會名人、藝人、救人英雄的遺體進行防腐,他始終三緘其口,僅透露自己的確曾處理不少受社會關注的遺體,但他在事前大多數不會預先知道,「其實每次打開屍袋前,我都不知道遺體身份。雖然工作前需要核對遺體姓名,但本港同名同姓的人太多,單看姓名不能作準。我所在意的,是能否保持遺體有良好狀態,與親友作最後道別。無論遺體身份是誰,我都一視同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