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今年約有5.53萬名考生報考通識科,當中近5.2萬為學校考生
第六屆中學文憑試通識科昨日開考,考生最怕的政治題目今年絕跡,是文憑試推行以來第二次,大多數考生直言鬆了一口氣。今年通識科卷一必答題分別問及種族共融、中國城鄉貧富及農村減貧問題,以及比較香港及新加坡開心程度和生活質素滿意度。有通識科主任認為,試題較去年淺易,相信考生易及格、即2級不難,但「易及格難高分」,涉及中國農村減貧相對較難,同學較少接觸,相信正是取得高低分的關鍵。\2017年文憑試通識科試題
今年約有5.53萬名考生報考通識科,當中近5.2萬為學校考生。其中,卷一設有三條必答題,佔全科總分50%,政治性題目成為每年考試的焦點。2012年起首屆文憑試起,已連續三年在必答題涉及不同政治議題,包括遊行示威、政府管治、政黨政治等,直至2015年才首次在必答題中絕跡,去年重現時問及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和立法會組成,會否影響香港競爭力。
今年政治題無論在通識科卷一及卷二均絕跡,卷一三條必答題涵蓋了香港的種族共融、中國城鄉貧富及農村減貧問題,以及香港與新加坡的生活質素有關,三條題目均附有資料、漫畫、圖表及新聞節錄等供考生參考,再回答問題。(見附表)
教師指試卷題型易掌握
李求恩紀念中學通識科主任徐曉琦認為,今年試卷的題型較易掌握,卷一整體較去年淺易,相信整體達標率與去年近九成相若。不過,他認為,卷中的第二條涉及中國減貧的題目較難,要求考生就搬遷農村貧困人口能使中國顯著地減貧提出支持、反對理由,涉及城鄉差距、中國貧富懸殊的概念,考生對議題感覺「無咁貼身」,例如要了解城鄉差異及貧富懸殊等概念詞,亦要求他們對中國當前發展,有一定認識。徐曉琦補充,文憑試踏入第六年,但卷一必答題連同今次只有兩次出現「現代中國」單元等議題,故考生可能對「現代中國」內容較難掌握。
至於第三題,要求考生根據資料比較新加坡及香港的開心程度,以及在社會、經濟、環境、醫療及保健、娛樂消閒、住屋狀況六個範疇的滿意度。徐曉琦稱,生活素質等是今年主打題目,考生對房屋、醫療、經濟等問題必須預備,可就自己熟悉的議題選答,如在房屋方面,可提及現時本港輪候公屋、住劏房情況。他估計,不少同學都會以「政治及社會狀況」作答,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提高社會滿意度。
議題多涉「今日香港」單元
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李偉雄亦表示,今年卷一較以往淺易,並集中在「今日香港」單元,相信同學及格不難。不過,他認為,由於卷一必答題中,較少提及「現代中國」,憂慮考生會忽略相關議題內容,變相缺乏國情認知。
今年文憑試必修科筆試正式展開,昨日由通識科「打頭陣」,考生八日內須完成四大必修科考核,包括中文科(四月五日及六日)、英文科(四月七日及八日)及數學科(四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