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大數據告訴你,如何識別謊言!/范國源

時間:2017-03-22 03:15:33來源:大公網

  說到如何識別「假話」。我們可能會想起美劇《Lie to me》,或者《The Mentalist》,通過各種「微表情」和「小動作」,實現令人驚訝的「讀心術」。

  我們現在迎來一個新時代,一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似乎,我們接觸facebook、IG、刷各種資訊媒體的時間,比起我們和朋友聊天的時間還多!靜心和朋友聊天,變成一件奢侈的事。無論怎樣,語言依然是我們最常接觸的溝通媒介。因此,學會如何鑒別言語上的謊言,非常實用!

  今年隨着大數據應用普及化,語言學家通過廣泛收集並分析我們的日常用語用字,分析出我們日常謊言的規律,一般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相當有意思!我們一起來看看:

1.撒謊者會疏離言語內容

  如果一個人在撒謊,他會很少在說話內容中提及自己。他們多數會用第三者角度,或者直接描述第三者,來表達出相同意思。譬如:

  「信號不太好,收不到信息。」(很可能是謊言)

  「昨天我很累,所以沒注意到信息。」(很有可能是真話)

  不過,這取決於東西方文化的語境,中文表達方式通常以主動表達為多。因此,謊言不一定會產生明顯的疏離感。但這不代表這法則不適用,詳細情況還要在實際應用時才知道。

2.撒謊者相對在語言內容中顯得悲觀

  由於撒謊者,通常情況下,會因為謊言而在潛意識中感到內疚。因此,他們很容易在對話內容中渲染悲觀的情緒。不過,謊言中可能表現不出來,但這很可能出現在延後反應中。譬如:

  「你長得好美。」

  「是嗎?有多美?」

  「如果你身處在童話裏,恐怕連白雪公主也會嫉妒,女巫恨不得派人把你捉起來吧?」(可能是謊言,雖然聽起來很甜)

  「如果你身處在童話裏,白雪公主可能會找你當伴娘。」(很可能是真話)

3.撒謊者在短時間只會將謊言以簡單形式表達

  由於認知負荷,撒謊者很難在短時間編造出一個複雜的謊言。相反,我們經歷過的事情,毋須再加以想像,只需要回想一下就可利用。除非有事先準備,否則在質問下,要在短時間內答出複雜的謊言幾乎不可能。這也是為什麼FBI在搜集證據時,會讓證人及疑犯,將事情以不同方式,盡量詳細地敘述的原因。不過請留意:

  在談話時,如果能流暢並詳細地表述一些令人起疑的事,說的並不一定實話,可能先有準備。相反,在談話時,只是用盡量短的字句描述事件,並不一定是假話,這要繼續溝通時,他能否適當反應並表述事情才是重點。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聰明的撒謊者很懂得語言上進行修飾,不過說來說去都是同一件事,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繞圈子。譬如:

  「你要知道,一個人沒有說過不愛你,不等於這個人沒有愛你。愛這件事說在口邊可能很簡單,但其實不只是口頭上的承諾,說兩句就完事。」(就結論來說,這個人可能真的不愛你。或者他還未想清楚是不是愛你。他不確定這個關係。)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些謊言呢?要知道,我們一天接觸大量文字信息。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善意或無害的謊言,人是社交動物,適當的謊言是人和人關係之間的潤滑劑。不過,這些識別技巧也能帶給我們意外的界外效應。譬如能否避免買到一個定價過高的股票,或在熱情的勸說下買了自己不適用的產品。   若能盡早識破人際關係裂縫的前兆,或許能盡早解開矛盾!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