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在香港報業公會「2016年香港最佳新聞獎」收穫佳績!《大公報》、《文匯報》在各組參賽作品中共取得12個獎項,包括四金兩銀六優異。而在「最佳科學新聞報道獎」組別更是連奪一金一銀兩優異共四獎,展現大文集團歷來關懷香港科技教育的努力;當中《大公報》憑「轉廢為寶系列」奪桂冠,《文匯報》則以「AI新時代系列」獲亞軍。/大公報記者 徐曉彤
香港報業公會昨日公布「2016年香港最佳新聞獎」得獎名單,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的《大公報》和《文匯報》在科學、經濟、文化藝術,以至標題、圖片及版面設計多個範疇均取得佳績(見表)。
《大公報》包辦特寫圖片冠亞
在「最佳科學新聞報道獎」組別的五個獎項中,《大公報》和《文匯報》雙劍合璧,為集團囊括一金一銀兩優異共四個獎項,其中以《大公報》記者梁康然所撰寫講述本港廚餘回收面對問題的「轉廢為寶系列」共三個專版,奪得冠軍;而《文匯報》記者鄭伊莎、任智鵬、歐陽文倩、姜嘉軒、吳希雯及黎忞等的「AI新時代系列」奪亞軍。另外兩個優異獎,分別由《大公報》的「科技報國 香港英才」系列,及《文匯報》的「邵逸夫獎系列」取得。
在「最佳圖片(特寫組)」中,《大公報》有驕人表現,包辦冠、亞,分別由攝影記者林少權以作品「滿月」奪冠,而攝影記者蔡文豪則以「彩虹勇士」奪得亞軍。
同時,在「最佳經濟新聞報道」組別,《文匯報》的「應對人民幣貶值系列」獲頒冠軍;亦憑〈霾沒半壁江山難吸一口淨氣〉獲得「最佳標題(中文組)」冠軍。此外,《大公報》孫琳、劉美君所寫的《創業大街上的追夢港青》獲「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中文組)」優異獎;《文匯報》「探索本土系列」獲「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以及以《戲院伴民甲子 皇都恐成歷史》獲「最佳新聞寫作(中文組)」優異獎。
其他中文獎項方面,「最佳獨家新聞」冠軍由《星島日報》「中港越直擊電騙黨為禍」系列奪得;「最佳新聞報道」冠軍為《明報》「巴拿馬文件香港篇」;「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冠軍為《中國日報(香港版)》「Art all around series」;「最佳新聞寫作(中文組)」冠軍是《星島日報》《一張紙一支筆 重建我的家》;「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中文組)」冠軍是《信報》的《400萬斬腳奇案》。至於「最佳新人」冠軍則是《明報》記者葉真真。
另外,「最佳圖片(新聞組)」冠軍由《星島日報》「烈火暴潮」奪得;「最佳圖片(體育組)」冠軍由《中國日報(香港版)》「Crashing out of the race」奪得。「最佳新聞版面設計(單版組)」冠軍由《中國日報(香港版)》《Shows break out of TV box》奪得;「最佳新聞版面設計(系列組)」冠軍由《南華早報》《Focus - G20 Summit》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