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於本月13日閉幕,梁振英特首以高票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梁先生同時身居兩個重要職務,這是香港回歸後的首次,所以意義特別重大。
毫無疑問,梁先生能夠高票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並且受到習主席以及所有政治局常委的高規格祝賀,表明中央乃至全體政協委員對其特首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對其個人的充分信任。特首梁振英先生從上任到現在,一直致力於房屋、土地、民生和扶貧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堅決反對「港獨」言行,維護了國家安全。這些成績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反對派無法抹殺的。早在2014年,習主席已經對梁先生作出至高的肯定:「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換句話說,對國家和香港有重大貢獻的和被國家信得過的人士,理應賦予重任,這是應有之事,也為香港未來特首樹立了榜樣。
相信梁先生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後,能在國家層面上推動和考慮香港的繁榮穩定問題,尤其是促使香港社會更好地把握國家持續發展帶來的種種機遇,為香港的青年人創製更多的機遇,為香港未來勾畫新藍圖。
同任特首政協副主席合理合法
雖然梁特首已經高票當選政協副主席,但本人仍然認為有必要對反對派的言論給予回應。反對派聲稱:梁特首一旦當上政協副主席會開「壞先例」;「一國兩制」下特首不應身兼「國家領導人」。這些說法站不住腳。首先,「一國兩制」沒有先例,對出現「先例」持謹慎態度是正常的,但切不可信口雌黃,一有先例就說成是壞先例。其次,特首擔任政協副主席真正體現「一國兩制」精神。香港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沒有「一國兩制」,香港只是「一國」下的一個城市。香港市民希望看到「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繼續保持特色,而特首同時擔任政協副主席對特首進一步扮演好中央與香港的「橋樑」作用是有益的。《基本法》第43條第2款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依照本法的規定對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別行政區負責」。顯然,本條規定了特首介於中央人民政府與特別行政區重要角色。全國政協是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特首兼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不會發生角色衝突問題,相反,特首同時兼任政協副主席時就可以在中央層面上為推動香港的繁榮穩定出謀劃策。
梁先生高票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既是中央對他特首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中央對他的充分信任。「中央信任」作為特首候選人的一個條件,是中央近期提出來的。有人說,中央信任是一個「組織原則」,也就意味着特首必須要服從中央,必須要了解中央的意圖,貫徹中央的決策。
未來特首的標準應以此為準
有了這個標準,人們就會心中有譜:那些挑戰國家主權、片面強調「兩制」而不顧「一國」、不尊重法治而破壞社會穩定、與反對派為伍的人士,是不會得到中央信任的。中央信任是中央任命的先決條件,根據《基本法》第45條規定,行政長官「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因此,一個無法獲得中央信任者,是不可能被中央委以重任來管治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的。
應當看到,雖然梁振英特首不再參選特首,但是反對派的「ABC」策略絲毫沒有改變。他們雖然將ABC表述為「Anything But CY」(除了梁振英都行),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秉持的是「Anything But China」(除了中央都行),也就是說,只要候選人是愛國愛港的和中央信任的,他們都會反對。梁振英特首不參選了,那麼就將林鄭月娥命名為「梁振英2.0」,本質上還是屬於「ABC」的範疇。
反對派為了「造王」可謂是費盡心思,他們開動各種宣傳機器,散布各種謠言,故意為他們提名的候選人製造「民望」。他們這樣做,反而暴露出他們的自相矛盾。一方面,他們否定選委會的功能,完全否定選委會的廣大社會代表性,認為經選委會選舉特首是屬於「小圈子選舉」;另一方面,他們千方百計地用捆綁選舉的辦法奪取選委會的席位,並繼續用捆綁的辦法去「造王」,令一些專業界別只能出現一種聲音,那就是他們「ABC」或「反中」的聲音。但是,他們畢竟不能代表香港主流,而他們心儀的人物也必然不可能得到中央的信任和任命。
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