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林鄭:建不同政治光譜溝通平台

時間:2017-03-06 03:15:17來源:大公網

  圖:林鄭月娥認同,特首必須有風度,建立不同政治光譜的溝通平台,更積極提出將青年人納入管治班底\大公報記者蔡文豪攝

  獲580張提名高票入閘、具廣泛代表性的林鄭月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直言,不論建制派的「頑皮孩子」自由黨,還是政治光譜中的民主傾向,她都有信心當選後將之團結起來,唯獨激進派若不願改變其立場,「任何人當特首都無法團結。」她認同,特首必須有風度,建立不同政治光譜的溝通平台,更積極提出將青年人納入管治班底,三方面協助他們參政,但明言若反對派堅持以單一政治議題主導,溝通將會很困難。」大公報記者  李 淇

  林鄭月娥的提名票中囊括31個選委界別,廣獲社會各階層界別接受。她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回應「團結」問題時,對當選後能團結香港人信心滿滿。她舉例,建制派中較「頑皮」的如自由黨,即使該黨榮譽主席田北俊、周梁淑怡提名了對手曾俊華,不代表日後無法合作,相信當選後她亦有能力團結自由黨。

  激進派立場不變 無人可團結

  「泛民」方面,林鄭月娥則坦言自己與民主黨有交往,不擔心不能團結政治光譜中的民主傾向。她又笑着回應有反對派老朋友聲稱她參選後變得強硬、黑臉,「我哪裏變了你說?立法會辯論時你天天罵我們,而我作為官員辯論,尤其要維護我們公務員、維護警察時,當然要用這樣(強硬)的語言,這不等於我們私底下無得傾。」

  不過,對於坊間認為某些候選人當選可以團結激進反對派,林鄭月娥就不敢苟同,強調一些激進派的立場如果不變,任何人當特首都無法團結,「你看看他們宣誓時的表現,我不覺得有人可以團結他們。」

  「民主300+」選委聲稱,因要有一場競爭性的選舉而配票,林鄭月娥就表示不介意,認為有競爭性選舉才讓候選人政綱得以辯論。她認為,日後誰當行政長官,都應該有這樣的風度,去跟不同的政治光譜建立溝通平台,讓大家找到妥協空間,為香港做實事。不過她點明,「如果他們這種選舉時候的單一政治議題為主導的考慮繼續存在,溝通會變得困難,因選民亦希望你改善房屋、改善醫療、改善教育,而這些都要跟政府傾。」

  候選人如何理順香港政治光譜固然是選戰焦點,但當選人管治班底亦備受全港注目,事關未來五年,他們將是掌管香港各政策的「持旗手」。林鄭月娥於政綱上用人唯才的管治新風格,包括三個架構層次,首先是司局長、其次是行政會議成員等政策顧問,第三就是她提出的讓年輕人參政。

  實踐平台 讓年輕人三方論政

  林鄭月娥指出,年輕人於首兩個層次參政難度較高,因為司局長班子須中央任命、而行政會議要代表社會各界的意見,自然需要在各範疇如勞工、商界、金融界等較資深及有經驗的人,「如果你只是一個沒有人認識、突然飆出來的30歲年輕人,這還真沒有什麼辦法。」

  有見及此,林太提出第三個層面,讓年輕人三方論政,如每年舉辦青年發展委員會高峰會,特首直接聽青年人的意見;在委員會中注入多些青年成員,以兩年一任。最重要是,政府有渠道直接了解青年人看法。

  她又建議改組中央政策組後,招募二、三十個不同政治光譜的青年人,所有專業如中醫師、藥劑師都可以申請,以非公務員合約身份工作兩年。

  林鄭月娥提出一套創新模式,「可以聚焦二、三十個一起,大家日日諗下傾下,特首有時間就見他們,了解一下進度,給他們機會與政府官員互動。」她強調這不但提供年輕人參政的實踐平台,更對政府完善政策有所裨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