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參選提名戰塵埃落定,三名參選人成功「入閘」。未來25日,特首選戰將進入白熱化階段,其間將發生哪些狀況,天曉得。
選委會選舉結束,反對派手握320多張選委票後,到處放風,以「造王」者自居。稍有數學常識都知道,這是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按法例,特首候選人須取得600票以上才能當選,320多票只能保證反對派代理人「入閘」。
蚍蜉撼樹談何易,明知「造王」困難重重,為何又打出「造王」牌?反對派是要推舉其代理人搞局,在選戰過程製造話題,讓中央政府難堪。
現實是,反對派推舉的兩名參選人,兩人總提名票亦只有345票,但300多票仍未足以「造王」。到了3月26日投票時,他們只能選擇在首輪投票時犧牲其中一人,誰人是被犧牲者,當日自會揭曉。要成為被犧牲者,前提是他沒法吸納反對派以外的選票。
反對派冀望出現首輪投票沒有候選人得票過半,要進入第二輪投票,這樣反對派支持的候選人只有一人進入次輪投票,不存在分票效應。當然,為達「造王」目的,反對派甚至可能在首輪投票時,一面倒地將票投給他們的代理人。兩個陣營對決,反對派若然「造王」不成,惟有寄望流選,或許這才是他們的目的。 蔡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