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鄭形容青年是社會上,最有活力、創造力和最能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群
林鄭月娥於政綱中強調「與青年同行」,建議設立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青年發展委員會」,加強推動青年發展工作,又會考慮至少運用一定比例的青年委員,探討增設院校代表可行性,並考慮舉行比賽,讓青年為委員會命名。她提出「自薦委任」提高青年議政的機會,參考外地做法。有青年聯會代表認為,建議有助吸納更多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參政、議政。\大公報記者 張月琪
林鄭月娥在政綱中,形容青年是社會上,最有活力、創造力和最能推動社會發展的一群,故此政府需要致力解決「三業」的困難,包括學業、事業及置業,且要增加「三政」的機會,即議政、論政及參政。
她建議,設「青年發展委員會」,將督導相關政策局及部門推動青年發展工作,現屬民政事務局的「青年事務委員會」亦會納入這新設的高層次委員會。
同時,林鄭月娥建議,特首親自主持一年一度的「青年發展委員會高峰會」,與持份者檢視工作成效,並聆聽青年人的心聲,開展下一步工作。她提出「自薦委任」,亦可提高青年議政的機會,相關會議的舉行時間,會嘗試配合在職及在學的時間限制。
林鄭月娥稱,採用「委員自薦」的方法是參考其他地方做法。她指出,別人做法是當委員會有空缺時,會在媒體登廣告,讓全社會知道,廣告中會說明要加入委員會的話,任務及使命為何、需要什麼資歷以及一個月要開多少次會議等,列明條款。而政務司司長會決定那些委員會由誰委任,以及套用於那些委員會。
青年聯會主席吳傑莊認同林鄭月娥建議。他認為,現時委員會主要由政策局旗下的網絡招募,如果以自薦形式,就可以吸納不同背景的青年人參與政事。
吳傑莊又指出,起用一定比例的青年委員,是較科學的做法,歡迎林鄭月娥建議。
吳傑莊又稱,雖然手上沒有實質數據,但以自己認知,的確愈來愈多青年加入政府的法定組織及委員會,例如青年事務委員會,便有很多青年參與,他認為,部分年輕人感興趣的委員會,如涉及文化、科技及土地利用的委員會亦可考慮引入相關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