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各界:建制參選人迎合反對派後果堪虞

時間:2017-02-25 03:15:08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行政長官選舉提名期快將結束,多名參選人繼續爭取提名,希望能夠成功「入閘」。有政界人士認為,個別建制派參選人為求得到反對派保送「入閘」,在個別政治議題上多番改變立場,擔心他們會成為反對派的「代言人」,中央會對他們有戒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表示,獲得中央信任,是做特首的先決條件,特首選舉參選人若無中央的信任,做什麼都是徒然,因此他認為,依賴「泛民」提名票入閘的參選人,是「後果堪虞,勝算為零」,「如果他(參選人)連如此重要的政治原則都放棄,與反對中央政府的人走在一起,中央對他的信任度必將大減」。

  「保送入閘」必有所回報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盧瑞安認為,反對派一向被視為「逢中必反」、以「拉布」阻撓政府施政,若參選人主要依靠反對派提名才能「入閘」,「把(提名)票給了你,你就要有所回報,中央怎會放心?」他又認為,參選人一旦當選行政長官,不僅要向香港特區負責,也要向中央負責,因此其政治主張,尤其對香港與國家關係的立場絕不可含糊。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認為,參選人的政治主張必須迎合反對派,否則難以得到反對派選委支持,因此需要依靠大量反對派選委「保送入閘」的參選人,難免被人視作「反對派代言人」,中央會對他們有戒心。

  反對派圖製造憲制危機

  黃國健又認為,個別參選人在政改和基本法23條立法等問題上多番改變立場,會令人覺得欠缺誠信,質疑這些人士一旦當選特首,是否有能力應對目前複雜的社會環境。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教授宋小莊指出,坐擁300多張提名票的反對派,不推舉自己陣營的人出選,背後有政治陰謀,因為他們明知派自己人參選,是不可能贏,所以就轉而支持某些建制派,目的就是逼中央不任命他們支持的人選,或令選舉出現流選,製造憲制危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