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曾敏捷報道:公屋輪候冊時間再創新高!截至去年12月底,公屋輪候冊申請高達28.23萬宗,一般家庭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由三個月前的4.5年增至4.7年,創17年來新高紀錄,偏離房委會三年上樓目標1.7年。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認為,公屋輪候時間延長是預料之內,預計輪候時間或會進一步攀升至六年。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承認,土地供應仍處樽頸位,但實際配屋情況將隨供應增加逐漸改善。
房委會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底,一般公屋申請有14.88萬宗,按季減少約3700宗;非長者一人申請個案約13.4萬宗,按季減少約500宗。整體公屋輪候數字雖然按季減少4200宗,但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卻持續上升,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達4.7年,是自2000年以來的新高,當年的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3年。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亦由三個月前的2.4年升至2.6年。
王坤指出,近年公屋建屋量平均每年不足1.5萬個,公屋輪候時間延長是意料中事,而根據房委會的最近建屋計劃,未來兩、三年的建屋仍然不足,預計輪候時間會進一步延長至超過六年,情況令人憂慮。他又估計,輪候人數減少只是由於房委會刪除部分不合資格的非長者申請。
黃遠輝承認,土地供應仍處樽頸位,特別是早年缺少市區及大單位供應,不少申請者獲第一次編配的時間愈來愈長,但隨着未來幾年市區及大單位供應增加,相關人士將陸續獲編配上樓,實際配屋情況會逐漸改善,「第一次獲編配時間已成既定事實,輪候時間短期內未必可以縮短,但實際配屋情況相信已經逐漸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