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舊思維重建油旺勢蝕1540億

時間:2017-01-23 03:15:08來源:大公網

  圖:油旺區內,不少樓宇的剩餘地積比已是零,甚至是負數(紅色部分),重建機遇極低   市建局提供

  樓宇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市區重建局加快重建步伐,每年重建量由過去平均90幢舊樓,增至今年的110幢,並以油麻地及旺角區做試點,兩年內制定三張市區更新大綱圖。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透露,油旺區的2700多幢樓齡逾30年的舊樓中,當中三分之二的樓齡逾50年,而不少地盤的剩餘地積比已是零甚或負數,若按市建局現行模式「進場」重建,估計涉及虧損額達860億至1540億元,所以需進行顧問研究,探討將舊樓的剩餘地積比「轉移」或「儲備」的可能性,刺激私人市場參與重建,並研究引入「改造重設」,延長舊樓壽命。/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

  最新施政報告提出,市建局在重建的同時,需尋求具效益方法解決樓宇老化問題。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30年後每兩幢樓宇有一幢樓齡逾50年,除加快重建步伐,市建局更應從規劃層面,增加舊區重建潛力,「若按現時重建模式,肯定不能繼續走下去,但看大一點又怎樣呢?」

  剩餘地積比多是零或負數

  市區更新需處理安置及資源問題,韋志成稱,舊樓重建若能於重建後樓面增長超過一倍,財政上才能「打平手」,但近年市區重建項目,可增加地積比率不斷下跌。以將進行市區更新顧問研究的油旺區為例,212公頃範圍內有3345幢樓,當中2700多幢樓齡30年以上,不少現有樓宇已用盡地皮地積比,剩餘地積比是零,有些更是現樓地積比已達12倍,但地皮可建地積比只有九倍,剩餘地積比為負數,即重建後可提供單位量只能「打平手」或減少。

  他透露市建局初步估算,若以現行收購重建模式進場,重建油旺區內樓齡逾50年的樓宇,涉及虧損約860億元,若重建樓齡逾30年的樓宇,虧損額將擴大至1540億元。這些樓宇由於剩餘地積比已是零或負,若按現行機制,重建機遇可說是沒有,基本上不會有發展商收購重建,若由市建局重建則錄得巨額虧損。舉例渡船街的八幢「文字頭」舊樓,地積比已超出地皮發展上限,重建後單位反而減少,若將地皮由住宅用途變成商業用途,發展空間更大,財務可行性更高。

  市建局因此以油旺區進行為期兩年研究,先做基線調查,了解區內住宅、商廈、工廈等不同樓宇的狀況、地契限制等,探討如何提升土地使用效益,例如尋找合適地段提高發展密度、改劃土地用途等,並探討將舊樓地積比率轉移及儲備的可能性,例如有些舊樓可能尚餘小量未用盡空間,但重建潛力不大,若將剩餘可發展空間轉移到其他重建地盤,舊樓可換取資金作樓宇復修,重建地盤則有更大發展空間。

  韋志成稱,油旺區將制定三張「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圖」,分別是財政「正負零」的三個不同情景,一個是提高發展密度,市建局進場重建可以「有錢賺」,一個是「打平手」,以及重建後居住環境較好,但市建局虧蝕,然後用以與市民商討。市區更新大綱圖會加入智慧城市、地方營造等元素,落實最終的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並制定執行解決方案。

  新增供應15年僅6000伙

  九龍城區舊樓林立,十三街的舊樓的剩餘地積比也是近乎零甚至可能負,九龍城市區更新諮詢平台商討多年,定出重建與維修目標區,但發展商無興趣,市建局也難推行。韋志成稱,要待油旺區研究完成後再探討。

  市建局成立十五年來,59個重建項目合供提供1.8萬個新單位,但同時需安置1.2萬戶,新增供應僅約6000個單位。韋志成稱,房屋土地供應短缺,重建供應有時間差,加快重建難免加重私人樓宇供應壓力,故市建局只能有限度加快重建,例如透過小區規劃模式,將現時平均每年處理約90幢樓宇增至110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