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不少學校都辦比賽,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科學知識 /大公報記者唐曉明攝
全球各地都在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發展創新科技。港科院前日發表研究報告,關注到STEM人才斷纜。事實上,香港教育模式長期缺乏跨學科學習,提升老師相關能力為當務之急。有見及此,造就「星之子」陳易希的黃金耀,獲本港三大師資機構邀請合作,春節後率先在香港教育大學開課,培育青年教師掌握STEM知識,開拓香港新一代科創視野。/大公報記者唐曉明
港科院院長徐立之與資深中學校長馬紹良等發表香港STEM教育研究報告。他在會上直言,現時香港的老師在自己學科上專業了得,但面對需要融合各理科的STEM教育則相對無根底,點出了本港STEM教育的困境。
據了解,教育局去年撥款十萬元予全港小學發展STEM教育,但負責老師都集中在電腦科和常識科上。電腦科老師由於多有數理科背景,所以較易掌握,但常識科老師多是讀文科出身,學習STEM過程面對很大的挑戰。
直言不能拔苗助長
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總監黃金耀,接受《大公報》獨家訪問時指出,STEM無疑是教育的一大趨勢,未來會加強培育準教師,掌握STEM技能。近年教育局推展STEM教育,新一代文化協會科學創意中心亦進行STEM師資培訓,「的確,中學老師在物理、數學等專科有深入認識,小學方面推動STEM困難較大。過往課程接觸的常識科老師,都是文科背景為主,他們對進行STEM教育的顧慮也比較多,例如教他們簡單的電路電線接駁,都會出現困難。」
問到如何提升STEM師資,黃金耀直言不能拔苗助長,需要不斷給予老師接觸STEM資訊,和提供動手實作的機會。「目前我們中心不斷開辦STEM課程,讓老師可以和有STEM教育經驗的老師交流,也會安排創科方面的專家與老師接觸,豐富老師的STEM知識。」他又稱,目前參與培育老師的院校,都積極面對社會需要,改變傳統的培訓模式。「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的教育部門,近日都與我商討如何將STEM課程融入教師培訓,教大更率先在農曆新年後,邀請我開辦STEM課程予準小學老師,讓他們掌握STEM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