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楊春棠期望社會聚焦故宮的文化價值 大公報記者孫凌奕攝
【大公報訊】記者孫凌奕報道:故宮文化博物館落戶西九消息一出,大批文化界人士視之為「天大嘅驚喜」,亦有聲音提出疑問,本港已有多個公立博物館,是否需要再有一故宮主題館?故宮館是否合適在西九興建?本報專訪多位博物館專家一一拆解,希望市民能深入了解,由文化角度正面看待。
「無與倫比」文化瑰寶
前港大美術博物館總監、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有40多年香港公立博物館的管理工作經驗,這位博物館界的「老行專」直言,像這樣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希望政府和市民本着互諒互讓的精神,加快部分程序,聚焦故宮的文化價值。故宮珍品眾多,在有生之年都只可見到極少的珍品,現在北京願意將部分藏品分流至香港,展示給大家欣賞,絕對是一件大好事。
說是好事,怎麼個好法?本港不是已有眾多公立博物館了嗎?中大歷史學教授、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指出,故宮是皇家收藏,可謂「無與倫比」的文化瑰寶,本港博物館雖亦有藏品,但主要來自民間捐贈或博物館購買,「而家國家級嘅瓷器都係過億,以香港博物館的財力,根本無辦法接納到咁好嘅收藏。」
楊春棠則表示,故宮藏品基本代表了中國人民藝術的精華,是「皇帝玩嘅嘢」。他比喻:「就和讀書一樣,點解都係讀中文系,你選擇去呢間學校,而不是另外一間?就係因為這間的課程、老師更好嘛!」
故宮珍品過去多次來港展覽,均是非常成功,為何不繼續參照此一模式?內地、本港珍品眾多,亦可擺放於私人、公立博物館展出,是否有必要大興土木,興建西九故宮?丁新豹指,雖然2000年後,康文署與北京故宮合作較密切,政策規定故宮一級品來港不可超過20%,只有逢回歸「大日子」,才能破例多擺幾件一級品,此次若故宮落戶香港,件件都是「國寶級」珍品,實屬難得。
楊春棠常年管理博物館,雖借展品來辦展是常事,但過程可謂「飽嘗艱辛」。他說,借用展費涉及眾多細節,還有運輸費、保險費等,手續繁複,且借展一定有時間限制。「比如讀書,你有一本書,可做筆記,如果借閱,本書唔係你嘅,有時間限制,學習程序會不同。」他相信,現時香港與北京故宮營運模式,運作將大大簡化,十分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