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逾半青年撐彈性工作

時間:2016-12-30 03:15:33來源:大公網

  圖: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組別成員施豐凱(右一)建議設立「彈性就業圈」作為彈性就業者平台,提供長期發展的服務支援\大公報記者湯淩琰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青年協會調查發現,逾半的年輕人於過去一年從事兼職工、臨時工等「彈性工作」,受訪青年普遍認為,終身做一份職業已經過時。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本港去年有逾52萬名彈性就業者,約佔就業總人數的13.9%。

  青年協會於11月初至12月,通過電話隨機抽樣方式,訪問528名15至34歲在職青年,51.1%受訪者表示,過去一年曾從事「彈性工作」。調查指出,愈年輕的受訪者,愈接受彈性就業工作。香港青年研究中心發展幹事袁小敏解釋,現今年輕人無養家壓力,可以隨興趣選擇「彈性工作」,但隨着結婚、家人退休等原因,這些年輕人需要一份更穩定的工作,則會考慮「搵長工」。

  受訪者選擇「彈性工作」,主要因為可控制時間及賺取更多收入,其次為發展個人興趣,但仍有15%的受訪者因為找不到全職而「彈性就業」。袁小敏舉例稱,一名32歲女性選擇「彈性工作」,承接音樂製作工作為生,她認為現時的工作,可以增長專業知識,並有機會接觸世界市場,開拓眼界,同時儲備更多的工作經驗和人脈網絡。

  工作經驗未必獲僱主承認

  不過,袁小敏指出,彈性就業對僱員的保障不足,彈性工作經驗未必獲僱主承認,可能被壓低酬金或被質疑工作態度。受訪者有一名24歲女生,大學畢業前擔任兼職工作長達五年,大學畢業後,見工時被僱主質疑她不思進取,無心全職,她結果不獲聘用。

  青協青年創研庫「經濟與就業」組別成員施豐凱建議,設立「彈性就業圈」作為彈性就業者平台,提供長期發展的服務支援,如職位空缺,商用專業服務以及法律支援。該組成員黃家裕表示,教育局應優化「資歷架構」中的「過往資歷認可」機制,將彈性工作經驗轉化為可計算資歷的經驗。另一組員梁偉基認為,可在現行中學舉辦的生涯規劃教育中添加彈性就業的元素,以增加公眾的認知。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