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車位供不應求,港燈和中電分別計劃於今年年底前增加三個和10個免費充電車位。港燈指,外國有推行無線充電的例子,但短期內不適用於香港,應該先增加充電車位數目應付需求。中電表示,業主立案法團是興建充電車位的最大阻力,需要加強教育,讓法團明白充電車位的好處。
港燈客戶服務總經理蔡偉民表示,電動車每次充電,一般只耗用逾20度電,以每度電兩元以下電費計算,充一次電只需20多元,平均計算每公里兩毫以下,一個月的充電費只需約300元。汽油車則需要每公里約一元,較充電貴五至六倍,每月油費需要約1500元,是車主轉用電動車的主因之一。
蔡偉民提到,外國有推行無線充電,電動車需要於固定車位,以電池感應電磁波充電,亦有國家在高速公路地底鋪設電磁牆,讓電動車一路行走一路充電,但他明言,香港短期內難以採用這種模式,安裝足夠充電車位已對車主有很大幫助,故港燈計劃今年底至明年中,增設三個快速充電設施,分別位於柴灣、香港大學及太古城。隨着快速充電設施愈來愈多,他強調,中速充電設施不會被淘汰,始終有一定捧場客,會維持一半比例。
中電高級系統工程經理陳貴華坦言,業主立案法團是興建充電車位的最大阻力,而電動車在香港仍是少數,大部分業主不願意為少數業主而出資安裝充電車位。安裝充電器的挑戰,主要是各個停車場的環境、設計都不一樣,當車位預留作電動車位時,可出租車位就會減少,以現時電動車仍屬少數的情況下,一般業主都不願意安裝充電車位。
他稱,2009年至今,中電有45個免費充電站,包括14個快速充電站、31個標準和中速充電站,合共提供145個充電器。該45個免費充電站將延長服務至明年底,中電並會於今年底前,加裝10個快速充電器,現已安裝六個,餘下四個分別位於葵青、粉嶺、西貢和機場,主要視乎該區車流和人潮,強調標準和中速充電器不會被取代,希望做到每10多公里就有一個充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