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曹敏慧(右一)稱,現正研究「手術室病人追蹤系統」加入語音指示,方便年長人士使用
【大公報訊】記者孫凌奕報道:手術室外,病人家屬焦慮不安,迫切希望了解親人的手術進展。威爾斯親王醫院於八月開始,全港首推「手術室病人追蹤系統先導計劃」,病人會在手術前一兩日向醫護人員索取帶有醫院/急症室號碼和二維碼的查詢表格,只需將表格或患者編號給家屬,家屬便可在手術期間,在手術室門外的追蹤系統查詢站查詢手術進程。
交通意外入手術室搶救、妻子懷孕突然需入院生產,家屬接到親屬手術通知便急忙趕到手術室外,抓住醫護人員詳細詢問一番情況等,都是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情景。原來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出現。出於病人隱私考慮,醫護人員往往不會將病人手術信息隨便透露給素未謀面的人士,有時甚至因此產生衝突,甚至每月都有一兩位家屬情緒激動,強行衝入手術室。
為解決這一問題,經過威院多個部門一年多的構思與研發,在現有的手術室管理系統基礎上,建立了一個讓病人家屬自助查詢病人手術進程的電子化系統─「手術室病人追蹤系統」。威爾斯親王醫院手術室總監及麻醉及深切治療科顧問醫生曹敏慧稱,預約手術的病人或家屬,可在手術前一兩日,向病房或急症室的醫護人員索取手術室病人追蹤系統的查詢表格,表格分為三部分:包括醫院/急症室號碼及二維碼,查詢系統位置和系統可能會給出手術進程的內容。為保護病人隱私,表格內不含病人身份證號碼、出生日期等資料。她補充,若緊急手術病人家屬,可使用病人的入院號碼直接查詢。
曹敏慧指,在病人進入手術流程後,家屬便可以在手術室外的追蹤系統查詢。病人手術進程資料實時更新,進程包括「手術預備中」、「手術進行中」、「病人復甦中」及「病人已離開手術室,詳情請到病房查詢」,進程信息頁面下方會顯示注意事項,解釋如預計手術時間與實際時間有差距等的一般疑慮,使得家屬放心。為保障病人隱私,查詢站位置24小時設有閉路電視監察。
曹敏慧表示,他們已於8月8日至24日進行試行,17日內有153個病人家屬使用系統進行查詢,查詢總數814次,其中預約手術查詢801次,緊急手術查詢13次。根據經驗,若五點後仍未完成手術,家屬往往更焦急,因此查詢次數會增加,佔137次,是總查詢次數的16.8%。
使用者認同容易操作
在試行期間醫院職員對49位使用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40至60歲的使用者佔到一半,亦不乏60至80歲的使用者,佔18.3%。其中29人對系統表示滿意,所有人均認同系統容易操作,42人表示能清楚明白病人的手術進程,46人認為值得推廣至其他手術室。
曹敏慧又指,他們正研究加入語音指示,方便年長人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