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民調指三成中學生存國民身份危機

時間:2016-12-04 22:51:29來源:大公網

左為馮智政,右為馮可強

  大公網12月4日訊(記者文軒)香港政策研究所(下稱研究所)就中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發表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逾三成的受訪學生對香港的身份認同比中國身份認同顯著地高,存在「國民身份危機」。該機構認為需由公民教育入手,加強香港及中國歷史、政治和政制的教育,讓學生傳承香港「根在中國」的傳統,並使更多香港學生有機會到內地交流、學習,增強對自身身份的認同感。

  研究所於今年5月至7月,就全港中五學生的公民意識及國家認同感,成功訪問2008名學生。調查結果顯示,86%受訪者對香港有身份認同,而對中國有身份認同的為57%。而較認同中國身份的學生當中,95%都認同香港身份;反之較認同香港身份的學生,有64%較認同中國身份,36%則表示不認同。調查亦指,有近31%的受訪學生對香港的身份認同比中國身份認同顯著地高,存在「國民身份危機」。

  研究所行政總裁馮可強認為,年輕一代或因為未經歷過建國以來的一系列變化,對國家身份認同較弱。他建議政府從公民教育入手,學校容許討論「港獨」,透過討論過程,引導學生面對問題,並改善現有的教育方式:如補充修訂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指引;鼓勵開發教學資源,加強學生的服務學習及體驗,使更多香港學生有機會到內地交流、學習,增強對自身身份的認同感。馮可強亦表示,應加強香港及中國歷史、政治和政制的教育,讓學生傳承香港「根在中國」的傳統,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國民身份觀。

  研究所研究員馮智政表示,約70%有「國民身份危機」的學生從未參與政治活動,故不能單以警方執法及行政措施阻嚇,而需由教育入手。他指出,有「國民身份危機」會影響行為表現,以至投票傾向,未來會對「一國兩制」及地區的政治穩定構成影響。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