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的民意調查發現,近八成受訪者認為「假難民」對香港的經濟及治安有負面影響。周禮希/攝
大公網11月29日訊(記者周禮希)民建聯早前調查市民對於「假難民」濫用免遣返聲請的意見,分別有近八成受訪者認同大量的聲請個案對本港經濟及治安有負面影響。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指,不少難民申請酷刑聲請時都藉故拖延,令人質疑其留港目的,明天將在立法會大會提出議案促請政府跟進機制被濫用的問題。另一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引述慈善組織指,全港真正有需要的聲請個案只有約一千多宗。她又說,「假難民」問題日益嚴重,必須正視。
民建聯於10月14至20日間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訪問了606位市民對免遣返聲請機制被濫用的意見。調查發現,有近七成半市民表示曾看過有關「假難民」的報道。被分別問到免遣返聲請會否對港府造成經濟壓力及聲請人士從▉事非/是非▉法行為會否造成治安問題,均有近八成受訪者認同。在解決方法方面,有超過九成受訪者認同提出聲請者如觸犯嚴重犯例被定罪後,可不受理其申請;高達八成二人贊成港府和內地政府加強合作,打擊偷渡集團,亦有七成七人贊成對任何偷渡來港者應即捕即解,七成三人贊成申請免遣返聲請者須於來港後指定期限內作出申請,否則不作審批。
周浩鼎說,據了解,過往真正受迫害的人在系統中只是相當少數,可能不超過百分之一,不少難民申請酷刑聲請者到真正辦理申請時都藉故拖延,不提交相關文件甚至「詐病」,亦有人多次犯事坐牢後才突然提出免遣返聲請,2014年終審法院的確有類似案情的案件,這類申請者令人質疑其留港目的。
周浩鼎明日會在立法會上動議政府全面檢討現時免遣返聲請的統一審核機制,並制訂措施防止機制被濫用。他認為,除了加強和內地合作打擊偷渡、即捕即解等,政府亦應研究較具爭議性的建立禁閉營管理來港提聲請者,甚至讓香港退出酷刑公約;以上兩者在民調中分別有近五成和近六成人贊成。周指出,明白這些建議執行上有一定困難,但他認為這些具爭議的做法亦有一定支持,反映市民對於「假難民」問題的關注及迫切希望解決問題的意欲。
至於如何判斷難民孰真孰假,葛珮帆說,從聲請的申請者來自的國家本身有否戰亂亦是一個推測指標,不少來自越南、印度等沒有戰亂的地方的人實際被迫害的機會相對較少。葛又引述一向有支援難民的慈善團體基督教勵行會指,大部分申請個案都來自「假難民」,「他們都承認其實大部分都是假的,他們都不會協助。真正有需要協助的,可能只有一千幾百宗有機會是真的。」
葛珮帆指,民建聯一直有關注「假難民」問題,香港現時有多於一萬免遣返聲請申請者留港,政府投放在處理免遣返聲請者的開支已超11億,又帶來治安問題,不少市民均對此表示關心。葛稱,民建聯過去一、兩年促請政府跟進,由源頭打擊、加重刑罰及增加人手處理聲請,已經加速了整體處理聲請的步伐,不過政府每年只可處理數千宗聲請個案,加上不斷有大量難民來港,目前的措施已不足以應付。葛表示,有非法組織到南亞招攬人來港從▉事非/是非▉法活動,又從報道留意到有人需要付費來港,因此到香港後以「打黑工」為目標,甚至販毒、走私,雖然相關勾當目前只佔香港罪案的少數,但問題一宗亦嫌多,而目前有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