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謝進亨報道:全港現有39.5萬人居於沒公共排污設施的村屋,排放的污水依賴化糞池及滲濾系統處理。由於有污水未經處理便直排入河溪,導致去年全港71個河溪監測站中,九成即63個的大腸桿菌超標。審計署發現,環境保護署八個原定於2017至2018年完成的鄉村排污工程,截至今年六月僅完成27%,建議該署定期公布個別鄉村接駁污水渠的進度。
大腸桿菌超標的監測站中,元朗和北區情況最嚴重,兩區合共24個監測站中,14個於去年錄得每100毫升水平均含逾一萬個大腸桿菌,超標九倍。報告指出,全港近15.4萬間村屋或寮屋沒有公共污水渠,當中僅1912間領有化糞池系統牌照,其餘近99%仿如「無王管」,環保署無相關資料,可能影響對非法排放污水的執法。報告又指,截至上月,本港有78間除化糞池沉積物的私人營辦商,未獲環保署或食環署按照《廢物處置條例》發出牌照,若清除化糞池沉積物和處理排泄物的服務處理不當,可能影響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