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鄉村排污工程大落後 89%鄉郊河溪大腸桿菌水平超標

時間:2016-11-23 17:42:37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1月23日訊(記者謝進亨)全港現時有39.5萬人居於沒有公共排污設施的村屋,排放的污水依賴化糞池及滲濾系統處理。由於有污水未經處理下直接排入河溪,導致去年全港71個河溪監測站中,九成大腸桿菌超標。審計署指,環保署未能在2017至2018年前,如期完成八個鄉村排污工程。截至今年6月,工程進度僅完成27%,建議署方定期公布個別鄉村接駁污水渠的進度。

  審計署最新報告顯示,去年全港71水質管制分區內的河溪監測站中,63個在去年錄得的平均大腸桿菌數目超標。其中,元朗區和北區區內有很多鄉村未設置公共污水渠,其區內24個監測站中,14個監測站去年錄得每100毫升水,平均含超過一萬個大腸桿菌。反映該兩區鄉村排放的污水,或令河溪受糞便污染。

  審計署歸咎於環保署「鄉村污水收集系統計劃」一再延誤,指環保署於2001年時預計,八個涵蓋662條鄉村的地區鄉村排污工程,原定在2004年至2009年期完工,後來又推延至2014年至2018年。惟審計署發現工程仍無法如期完成,因截至今年6月,有關項目進度只完成只有27%,12%的工程正在施工,36%的工程仍在規劃,25%工程項目至今尚未展開。

  報告提及,全港近7萬間村屋和8.4萬間寮屋沒有設置公共污水渠,大多依舊化糞池處理污水,甚至直接排放污水。但當中僅1912間村屋或寮屋領有化糞池系統牌照。報告又指,環保署於一個屯門寮屋區推行的公共污水工程原定2011年5月完成,惟截至今年六月,有關工程僅完成41%。

  審計署建議,環保署定期評估鄉村污水引致各主要河溪污染的程度,並定期公布個別鄉村接駁污水渠的進度,確保合理時間內完工。

  另外,報告又揭發,截至今年10月,有78間除化糞池沉積物的私人營辦商,並沒有獲環保署或食環署按照《廢物處置條例》發出牌照,以提供清除化糞池沉積物和處置相關排泄物的服務。審計署指,清除化糞池沉積物和處理排泄物的服務若處理不當,或會影響環境,建議環保署及食環署需採取措施,確定清除化糞池的承辦商需按法例領取牌照。環保署及食環署表示同意。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