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自推出以來,涉及批出資助金額共4679萬元。圖為魯班先師廟是其中曾獲資助的歷史建築\網上圖片
【大公報訊】為解決私人歷史建築業主的保育難題,發展局宣布優化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加強保育私人歷史建築的經濟誘因,將歷史建築維修工程資助上限增加一倍,每項工程資助額增至最多200萬元,並且放寬資助範圍,租用政府擁有的法定古蹟或已評級歷史建築的非牟利機構,也可申請資助以進行維修工程。
非牟利租戶可申請
發展局昨日宣布由即日起,將每項維修資助計劃申請的資助上限由100萬元增至200萬元,當中包括顧問費及維修工程費。計劃同時放寬資助範圍,除私人擁有已評級歷史建築的業主外,租用政府擁有的法定古蹟或已評級歷史建築的非牟利機構亦可申請資助。
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在2008年推出,透過向私人擁有已評級歷史建築的業主提供資助,讓他們可自行進行維修工程,使這些歷史建築不致因日久失修而破損。計劃剛推出時,每項維修資助計劃申請的資助額上限為60萬元,翌年上調至100萬元,但仍被批評不足以應付舊建築物修葺工程。今年六月,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通過決議,提高資助金額。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歷史建築維修資助計劃自推出以來,共收到99宗申請,當中50宗已獲批准,涉及批出資助金額共4679萬元,另有26宗申請正在審批。歷年獲資助的歷史建築包括魯班先師廟、上環清真寺及屏山洪聖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