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長者行動不便慎防壓瘡

時間:2016-11-17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羅小明(中)表示,最常見的壓瘡患者是年長行動不便的人/大公報記者 郭艷媚攝

  【大公報訊】記者郭艷媚報道:市民要留意,當皮膚受壓30分鐘,紅印不退,專家說代表有壓瘡情況,嚴重者會導致截肢甚至死亡,老年人屬高危族群,護理師建議,不要坐太久,多站起來走動,睡覺時二至四小時就該轉身一次,避免長期受壓。

  瑪嘉烈醫院造口及傷口護理顧問護理師羅小明表示,壓瘡是指在骨頭突出的部位產生的皮膚潰瘍,通常是臀部坐力受壓、皮膚拉扯摩擦、體弱或長期卧床、營養不良或脫水所致,壓瘡前期皮膚表面發紅變硬,後期會延至深層的肌肉和骨頭。

  羅小明續說,最常見的壓瘡患者是年長行動不便的人,她建議,患者每坐15分鐘就該站起來走動,坐輪椅的患者可雙臂支撐起身體五秒,令血液循環,避免臀部長時間受壓,睡覺時應選用高質素海綿床褥,並進食高蛋白質食物,如魚類、肉類,提升皮膚水分和素質。

  另外,瑪嘉烈醫院由2013年起,每年都會舉行世界性的停止壓瘡日,希望增加專職人員及公眾對壓瘡的意識,及早介入去預防壓瘡,大大減少了市民壓瘡情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