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義工探訪撫慰長者心靈

時間:2016-11-17 03:15:19來源:大公網

  圖:右二起:伊利沙伯醫院社區老人評估組梁麗珊、義工Joseph、義工玉燊

  人走到生命盡頭的路口,總會徬徨、不安,甚至絕望,也許只有心靈的安撫,才是唯一解藥。積極參與臨終長者社區服務的義工玉燊,堅持定期到院舍探望長者。她說,不少長者雖有兒女,但都為口奔馳,長者每天仿如活在無盡的等待中,「家人可能都要『搵食』,陪唔到咁多,我陪他們傾嚇偈」。另一位義工的Joseph認為,院舍服務資源有限,難以照顧好每位長者,曾有患嚴重認知障礙的長者,要捆綁全身,以防他拔掉胃喉,但他的手腳已經萎縮,變成「蝦米人」,Joseph希望透過探訪,可讓那位長者「有一小時的優質生活」。/大公報記者 張琪(文/圖)

  談起長者在院舍度過人生最後的時光,總讓人有一股莫名傷感。伊利沙伯醫院社區老人評估組資深護師梁麗珊稱,入住院舍的長者各有各的原因,有些要完全卧床,有些則患有認知障礙症等,「大部分院舍都可以滿足『身』、『心』需求,但『社』、『靈』就好難關顧到」,她無奈地說,即使部分長者身體健康,也容易「悶到想死」。

  長途跋涉 風雨不改

  可幸,社會愈來愈關注踏入生命倒數階段的長者生活質素,很多義工會自發定期探望他們。原本從事出口貿易的玉燊,退休後積極參與醫院管理局九龍中醫院聯網「寧護達人」計劃,儘管要長途跋涉到較偏遠的長者院舍,她依然風雨不改,「不同返工,辛苦(做義工)都無所謂,因為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

  玉燊說,她最初到院舍探訪,長者都會對她愛理不理,打開對話之後,就會發覺有些老人家說話與思路都十分混亂,「有一個好喜歡賭錢的婆婆,雖然已經不良於行,但每次見到我,都會說自己要去澳門賭錢。我便陪她談,聽她說『威水史』,讓她開心一下」。

  長者的家人大多為生活奔波,不能常常到院舍探望。年逾90歲、居住在紅磡一間院舍的溫婆婆,兒女孝順,女兒一有空閒便往探望母親,不過,溫婆婆大部分時間仍是一個人發呆度日。玉燊定期探訪,讓溫婆婆認識新朋友,增添不少樂趣。

  探訪帶來的還有是對生命的尊重。從事會計業的Joseph記憶最深的,是做義工後第一個探望的老人家,「是嚴重認知障礙症患者,需插胃喉,全身被綁住,可能因為長期無運動,已經變成『蝦米人』」。Joseph理解院舍這樣做是無可奈何,於是他每周探訪時,都替這位病人「鬆鬆綁」,並按摩全身,「可能我去到,他可以有一小時的優質生活」。

  最終有意想不到結果

  Joseph堅持定期探訪長者院友,至今已有四、五年,最長的一位探訪了兩、三年。有些長者因為心情不佳,會向他發脾氣,「那一刻真是不知道應該安撫他們,抑或(自己)自動彈開」。他說所有長者,包括認知障礙症的,都渴望被愛,他深信只要每周堅持探訪,最終便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曾經有個認知障礙症病人,突然說多謝我,有時候還懂得與護理人員說『有人來探我』,那一刻,真是好感動!」   (之三社區支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