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月琪報道:勞顧會六名勞方代表及三名上屆勞工界立法會議員(3加6),早前就標準工時立法進行勞工界諮詢,據了解,第二階段已完成,明天上午將會見特首並提交報告。消息指,第二階段主要就標準工時立法具體方向諮詢,九成多勞工界受訪者願意考慮分階段落實標準工時,逐步訂為每周44小時。
標準工時委員會由勞顧會成員任當然委員,勞方委員於去年底宣布杯葛會議,並會自行於勞工界展開諮詢。勞、資雙方分歧在於,資方傾向就「大框」立法,規管僱主僱員協議的合約工時;勞方則堅持實施「小框」,即立法制定工時標準及超時工資率,讓僱員可獲超時工作補償,及設定最高工時限制。
勞界底線:標時立法
勞、資雙方分道揚鑣,勞方早於四月向數百工會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得出立法方案框架,要求工時標準訂於每周44小時,超時工資率(補水)定於1:1.5,例如時薪50元,超時工資的時薪是75元。其後「3加6」再就實施方式向勞工界進行第二輪諮詢。消息人士指,第二階段結果顯示,逾九成受訪者願意分階段落實標準工時,即建議政府,可先就每周48小時以及「補水」1.1倍,繼而再逐步收窄至勞工界要求的每周44小時以及補水1.5倍。消息人士強調,勞工界的底線是就標準工時立法。
至於標準工時委員會方面,早前主席梁智鴻期望,11月底將報告交予政府。據知,現時委員仍未能定出開會日期,進一步討論委員會諮詢後所得出的方案。有委員估計,報告或須延遲提交,會內主要傾向就「合約工時」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