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屯門醫院已成立委員會,就事件展開調查/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記者孫凌奕報道:公立醫院又爆發醫療事故。屯門醫院一名接受「洗血」治療的66歲女腎病病人,在上星期的恆常監察發現乙型肝炎抗原呈陽性反應。院方覆查發現,該病人原來早於去年11月已被驗出為乙型肝炎帶菌者,但過去一年,仍在一般腎病病人區域,而非乙型肝炎帶菌者的專用區域接受「洗血」治療。79位本身並無乙肝紀錄的患者,曾與該女病友使用同一部血液透析機。
院方聯絡79病人
屯門醫院昨日晚公布事故時表示,院方已聯絡該名女病人解釋事件及表示歉意,將繼續監察其健康狀況,提供所需治療。院方並已開始聯絡該79名患者解釋事件,且會根據專家小組建議,安排其中21位長期需接受「洗血」治療的病人驗血及持續監察健康狀況。
院方稱已向醫管局通報事件,醫管局認為院方執行的防感染機制符合國際安全標準。
在一般腎病病人區域,每次病人使用血液透析機後,都會進行消毒程序,喉管即用即棄;醫護人員及病人在治療過程中,亦已執行相關的感染控制指引,因此認為今次事件對其他在中心進行血液透析的病人構成的潛在感染風險非常低。院方已成立熱線24685422,供有需要的病人查詢。
屯門醫院已成立委員會,就此事展開調查,並提出改善建議,防止同類事件再次發生,委員會將於八星期內向醫院呈交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