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握有完全的真理,應該學習包容,避免陷於分裂。」近年社會充斥矛盾與分化,畢華流向青少年提出。既為老師、亦為青年小說作家,眼見近▉年青/年輕▉年多怨氣,認為接納和包容非常重要,又鼓勵年輕人看事物應更多更闊,多做正面的事情。
只談「本土」 失國際視野
「中國人過去喜歡和諧,但現在我們好像不再講究,回歸以後,香港和內地接觸更為緊密,文化差異容易令雙方產生衝突。」他期望年輕人可以看得更深入更廣闊,「西方看事物的角度不一定全對。例如,國家現今科技成就卓著,有些人常說國家抄襲西方高鐵技術,但實際上國家的技術是真金白銀買回來,而且有200多項專利技術更加是屬於中國,但就是有些青年持雙重標準,拒絕相信。」他說,國家在發展過程當中,現今是我國多年來人民生活最好的時間,有人買樓買車,有中產階層的享受。
他坦言,過於強調「本土」,容易失卻國際視野,認為青年看事物需要廣闊,又指目前香港有不少更為迫切的社會議題,「全球都面對各類型的矛盾,就如歐洲近期面對的『難民問題』,香港同樣面對南亞裔人口增長情況,如何在政策上配合發展,這更值得我們去考慮,例如興建學校、培養就業人才、如何適應香港社會等,這些更值得關注。」
畢華流認為青年人需要考慮自己行為對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希望他們集中精力放在正面積極的事上,「例如近日有香港人製造飛機踏上環遊全球之旅,也正如我以前贏得世界大富翁比賽冠軍,這些都是正面的東西。青年人應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例如發揮自己的科技才能,或參與有興趣的義工活動,不要浪費精力在人與人之間的爭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