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用故事推廣中醫科普

時間:2016-10-21 22:25:59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10月21日訊(記者▉楊州/揚州▉)中醫藥發展源遠流長,可追溯至炎帝神農氏。曾任醫院管理局策略發展總監的學者黃譚智媛稱,本港有20%求診者選擇中醫,其門診費亦較西醫昂貴,可見社會對中醫的認可性仍有進步空間。她亦期望藉講座能夠令學生及市民,對中醫的歷史發展脈絡有進一步認識,若能令學生對中醫產生興趣更好。

  東亞科學歷史基金會及教育局,將於下周二(10月25日)在香港科學館舉行中國科學史公開講座。香港大學醫學院榮譽教授黃譚智媛以「中醫藥典故:古法今析」為切入點,講述歷代具代表性的醫學人物的故事、著作及其對社會的影響,讓大眾了解中國傳統醫藥的發展概況,對中醫藥有正確的認識。

  黃譚智媛表示,以故事方式推廣中醫的科普知識,無論是學生還是市民,都易於吸收,「日後還能記得我講過的一兩點,就很高興了」,如基本的中西醫區別,西醫研究是偏重深度及更細分類別,而中醫是整體觀,但要明確一點,整體觀不代表不科學。她指出,是次講座,將以人物故事為主線,貫穿整個中醫的歷史發展,但受限於時間,其範圍是炎帝到李時珍,包括扁鵲的《黃帝八十一難經》、宋慈的《洗冤集錄》,還有「治未病」源自《黃帝內經》等。

  她續說,中醫亦重視科學性,強調案例分析,融合大數據研究,如中醫診斷方法「把脈」亦借助大數據,能夠預測人的心率等信息,而且大數據研究,令中醫病歷趨於電子化,除文字表述外,亦加入拍攝舌象等形式,讓臨床數據多元化,以助診斷。

  她憶述,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那年正是自己投身研究中醫針灸之時,她被分配在產科,曾嘗試向孕婦推廣針灸麻醉,且那個年頭念的人對中醫有信心,多數人都願意參與自己的研究。

  經過幾十年的廣泛研究,針灸已經被證明為是一種可用於一系列疾病的治療,世界衛生組織亦列出了40多種針灸治療的適應症,疼痛亦是其中之一。「本港醫院現時並未為孕婦催生時提供多一種選擇(針灸),僅限於催生素一種方案,實在可惜。」

  就針灸的應用,黃譚智媛表示,今年發表一篇回顧性研究,關於探討針灸鎮痛的機理,自1958年第一份關於針灸麻醉的報告發表以來,這一技術引起業界關注,美國亦興起相關研究熱潮,針灸麻醉並不能達到完全無痛,但合併藥物同時進行麻醉,可使麻醉藥用量減少近50%。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