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青年寒窗苦讀,貢獻社會。絕不能讓「港獨」思想荼毒學子! /資料圖片
因為某些香港人對內地的「恐懼」,並說兩地文化及背景不同,應該「獨立」出來。後來,「港獨」發展到一個「大香港」主義的心態,凡有關內地的醜事就無限放大,並把有關內地的東西就貶低,國家的好事就以陰謀論視之。這種源於恐懼及自大的「港獨」思想,發展到今天,竟然連候任立法會議員在誓詞中侮辱自己的國家及民族,目無法紀,令人髮指!
如果香港要向「一帶一路」走出去,港人就應該認識祖國及鄰近國家地區,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並掃走恐懼、自卑或自大的思想,讓社會重拾綱紀。
筆者不時在家長群中,收到一些指罵內地的言論,當中滲透了「恐懼」及妒忌思想,例如家長會擔心內地人搶走子女的學位,令港人子弟沒法升學,於是指罵來港升學的內地人。有人妒忌內地居民有能力購買世界各地的品牌,就說這是「中國人霸權不斷伸展」。有人恐懼香港人會可能被邊緣化,甚至被取代,就陰謀論地推算內地人是不會聘請港人做事的。
甚至有家長威嚇說香港的言論自由在回歸後收窄,叮囑子女有機會要移民外國,別回香港。華人在他方所遇上的歧視及排斥,可比想像中的恐懼更可怕?如果年輕一代,從小時候就從家長接收一些危言聳聽言論,恐怕長大後對國家國人是仇恨多於喜歡,但這些仇恨,除了自怨自艾、埋下衝突的種子,對自己的子女有什麼好處?
我們是應該用敵視態度去面對挑戰,還是用自強的心態去追求合作與融合?只要有能力,無論是什麼的膚色也會得到垂青,身在何地也會得到發展的機會。
「港獨」主張,不單未能令香港這個欠缺天然資源的小島變強,反而容易令我們邊緣化,可能逐漸遭人遺忘。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國家,認識「一帶一路」沿線民族文化特性,了解我們同是地球村的一分子,並不亢不卑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事實上,任何「港獨」、辱華及不尊重基本法的言論應予以強烈譴責。
黃麗芳
香港菁英會副主席、中國僑聯青委會副會長、深圳婦聯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