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罕見病」標靶藥倡納名冊

時間:2016-10-19 03:15:25來源:大公網

  圖:結節性硬化症病患家屬阮佩玲(左二)和袁碧霞(右一)積極面對罕見病/大公報記者黃穎雅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穎雅報道:「結節性硬化症」(TSC)是一種罕見遺傳病,目前已確認由兩個基因造成,患者體內細胞會失控地增生,導致腦、心、腎、肝、肺、皮膚等重要器官長出大量腫瘤,目前未有根治方法,病患只能依靠標靶藥物控制病情。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副主席阮佩玲說,全球約有一百萬名患者,香港約有二百名確診患者,患者須定期到各專科門診覆診,但標靶藥物未列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醫療費用對病人和家屬造成龐大負擔。

  阮佩玲說,現年七歲多的女兒,早於五個月時病發,出現不能自控的腦癲癇,一個月病發160次,服藥後只能整日卧床,診症後由私家醫生轉介往瑪麗醫院跟進,約六個月後確診患上「結節性硬化症」,至20個月大時赴美國接受腦部手術,切除導致嚴重腦癲癇的部分腦組織,術後抽筋發作情況得以改善,提升了生活質素,回港再轉介至瑪麗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主任陳志峰醫生專門跟進,現時每月藥費約需數千元。

  去年五月,阮佩玲在陳醫生鼓勵下,與幾位病患家屬一起成立「香港結節性硬化症協會」。她期望醫管局能將控制腦癲癇的標靶藥物「Afinitor」納入藥物名冊,並於公立醫院成立一個專為全港罕見病患而設的專門診所。

  阮佩玲與北京蝴蝶結結節性硬化症罕見病關愛中心會長袁碧霞,早前出席「兩岸三地結節性化症交流會」,與各地病友分享交流心得。袁的女兒,誕下未足兩個月便確診患上TSC,經多年來悉心照料,病情已穩定,現就讀普通學校二年級,她平日與女兒一起參與公益活動,女兒也憑一顆善心發動小學師生一起參加。她建議病患家屬照顧病患時,要調整自己心態,坦然面對病症,有助開展積極人生。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