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蕭暉榮批評梁游二人不承認香港是中國一部分,是比小孩更幼稚無知行為/大公報記者郭艷媚攝
【大公報訊】記者郭艷媚報道:對於青年新政梁頌恆和游蕙禎在立法會莊嚴宣誓場合公然「辱華」,香港美協主席蕭暉榮接受專訪時怒斥兩人不堪言行。「小孫兒兩歲時,看到電視播放國歌都會馬上唱起來」,他批評梁游二人不承認香港是中國一部分,是比小孩更幼稚無知行為。他認為,中國歷史應作為本港學校必修課程,並建議建立抗戰歷史紀念館,增加港人對於祖國文化認同。
梁頌恆和游蕙禎上周三在立法會宣誓期間,於誓詞中「辱華」,又展示「香港不屬於中國」標語,蕭暉榮對此予以強烈批評。他指出,這是缺乏歷史常識的荒唐行為。他即場臚列香港歷史源流,指出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香港歷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從那時起,香港便在中央管轄之下。漢朝時期,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香港隸屬東莞縣,明朝萬曆元年,香港隸屬新安縣,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已在九龍、大嶼山設有炮台,由於清政府輸掉鴉片戰爭,香港才與祖國分開,直至1997年重回祖國懷抱,故香港屬於中國是鐵一般事實,有歷史可以考證。
蕭暉榮又指出,梁游二人在誓詞將「China」讀成「支那」是侮辱和貶低自己民族行為,說口音有別只是藉口。他解釋,日本在明治維新(1868年)之前,多以「漢」、「唐土」、「中土」稱呼中國。在甲午戰爭(1894年)後,日本人為了培養大和民族優越感,故意以「支那」稱呼中國,以此貶低中國。後來在侵華戰爭中,日本更廣泛用「支那人」稱呼中國,「支那」背後包含很多屈辱和血淚,梁游二人竟然以日本人侮辱中國人的方式羞辱自己同胞,簡直是不知所謂。
倡推國教加強家國情懷
蕭認為,歸根到底是港文化政策與教育政策存漏洞。他建議推行國情教育和文化推廣,加強學生家國情懷,知道香港文化是中華文化一部分。他以繪畫為例,指出香港嶺南派畫風其實就是源於中國文化,西方的畫始終成不了香港繪畫主流,所以香港文化不管怎樣西化、異化,也絕對改不了其植根於中國文化傳統土壤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