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身體語言助診症

時間:2016-10-16 03:15:22來源:大公網

  圖:楊文秋去年11月赴希臘開展救援工作 /紅十字會供圖

  希臘伊多梅尼作為通往北歐的中途路,聚集了全球各地的難民,難民營內混雜了多種不同語言,而且他們大多不懂英語。楊文秋等醫療團隊人員打破語言障礙,用「摸摸頭、指指肚」等身體語言溝通,為當地難民提供醫療救援服務。

  楊文秋表示,她在當地參與的醫療診所,每天運作8至10小時,高峰期每日可為500位難民診症,紅十字會與其他國際醫療組織合作,嘗試在當地提供24小時的醫療服務。

  細心聆聽 紓緩鬱結

  楊又指出,醫療團隊中只有一位阿拉伯語的翻譯人員,而難民來自世界各地,混雜眾多不同語言,所以她們不時要面對語言不通的難題。楊文秋運用身體語言,如想查問對方是否發燒時,便「摸摸頭」,若是查問有否肚痛不適,則「指指肚」,有效對症下藥後,就要解釋服藥的次數與時間。楊坦言「這是最困難及最重要一環」,她畫了一個大時鐘,在時鐘上「由1指到5」代表每隔四小時食一次藥,如此類推,在語言不通的情下,完成診症。

  楊說,只要是真心幫助人,便可有辦法衝破任何困難及障礙,而且難民最需要的治療,不只是身體上的不適,他們更多是需要別人關心與開解,以紓緩心中鬱結。

  楊續說,她們的醫療團隊曾花逾半小時,為一名女難民診症,但該名女難民最後竟然一粒藥都沒取便走了,「她一來到診所,便指頭痛、肚痛、雙手麻痹,總有說不完的問題」,不過楊為她檢查後,發現她身體並無大毛病,細問下得知,原來因為她離鄉別井,從敘利亞來到難民營,但有兩個小孩留在敘利亞,現在處於進退兩難、前路茫茫,心中鬱結又無法與人傾訴。經過醫護人員的開解及心理輔導後,女難民的心情得以紓緩。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