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張月琪報道:本港房屋租金高昂,公屋成為扶貧成效最顯著的措施,若計及公屋支援,去年政府政策介入後貧窮率即由14.3%降至9.8%,幫助逾27萬人脫貧。行政長官梁振英指出,住屋支出仍是基層家庭致貧主因,出租公屋正好可助基層家庭脫貧,但社會上有人反對政府興建公屋,他呼籲公眾於社會上公開發聲,支持政府增加公營房屋的努力。
特首籲社會配合支持
梁振英昨日在扶貧委員會高峰會上提到,政府未來會繼續努力興建公屋。他稱以生活質素衡量,住在劏房,包括工廠大廈劏房的市民,大多數就是貧窮戶或邊緣貧窮戶,出租公屋供不應求正是問題核心,他期望改善這些住戶的居住環境。
他指出,盡快並大量改劃土地及興建公屋,正是破解部分貧窮問題的不二法門。本港不是完全沒有土地,欠缺的是住宅用地,尤其是公屋用地。他稱政府的工作涉及收地、改劃、諮詢等過程,必須要有全社會包括社區的理解、配合和支持。
梁振英指出,社會上有人反對政府興建更多公屋,他說:「關注貧窮家庭的住屋問題,不應該只是空談關懷,我們要有面對反對者的勇氣和實際行動……我希望大家公開發聲,在社會上公開發聲,支持政府增加公營房屋的努力。」
政府昨日公布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指出,政府政策介入(恆常現金)後,去年的貧窮率為14.3%,貧窮人口為97萬人;若計及恆常現金包括即長者生活津貼及綜援等,以及非現金支援即公共房屋,貧窮率應聲降至9.8%,貧窮人口大減30萬人,跌至近66.9萬人。
公屋令逾27萬人脫貧
報告並指出,對比其他恆常現金措施,去年綜援令大約20萬人脫貧,整體貧窮率因而降低2.8個百分點;長者生活津貼亦相當有成效,扶貧成效位列次席,幫助了約12萬人脫貧,令貧窮率減低1.7個百分點。公屋雖不是現金援助,但毫無疑問能大大改善基層家庭的居住環境及生活水平,若在政策介入前實施,估計令超過27萬人脫貧,可令貧窮率下降達3.9個百分點,比所有恆常現金措施成效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