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籲改劃市區GIC地增建住宅

時間:2016-10-05 03:15:07來源:大公網

  圖:團結香港基金指,油麻地廟街與北海街交界的熟食小販市場未被充分利用

  【大公報訊】記者何進昇報道:香港面對土地不足問題,善用土地是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之一,團結香港基金會的研究報告指出,荃灣、長沙灣、油麻地等地區的「政府、機構或社區」(GIC)用地未充分利用,建議政府改劃土地用途,紓緩本港近年急劇惡化的住屋問題。

  以油麻地熟食市場為例

  團結香港基金會的報告關注市區土地使用率低的問題,指不少熟食市場、停車場和垃圾站等「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未被充分利用,例如位於油麻地廟街與北海街交界的熟食小販市場,應充分發揮這幅市區土地的發展潛力,建議考慮重建為一幢綜合大樓,一方面重置熟食市場等原有設施,一方面容納其他公共用途,例如青年旅館等非永久住屋設施、由非政府機構經營的廉租住宿或露宿者收容中心。

  報告稱,政府近年已努力將有關GIC用地改劃為住宅用地,例如將長沙灣福榮街和營盤街交界的臨時停車場和臨時垃圾站,改劃為甲類住宅用地,並規定發展項目需提供至少70個公共停車位和一個垃圾收集站,是可供參考的例子。報告承認,這些用地因噪音、空氣質素等問題,未必適合興建住宅,但關顧到香港近年急劇惡化的住屋問題,當中包括急增的劏房,建議政府進一步檢視類似的市區用地,考慮短期解決方案,以紓緩本港居住問題。

  應多管齊下增土地供應

  基金會並建議,政府應盡量提高發展密度,轉化成更多空間,可以考慮於啟德新發展區、將軍澳137區以及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等項目,增加發展密度,因為這些項目設有鐵路站、巴士總站等大型交通基礎設施,有利高密度發展。

  基金會高級研究員曾維謙認為,數個正推行的新發展區,如洪水橋和啟德,早於1999年和2001年已經計劃發展,但到2010年才重新提出有關計劃,政府應着手建立土地儲備,令日後可以因應市場需求轉變,從而調節土地供應。他稱,土地涉及社會整體利益,片面爭論無助改善眼前情況,只有加快開拓土地資源,才可確保香港未來的發展。

  有關棕地發展近日在社會引起討論,曾維謙指出,發展棕地只是增加土地供應的其中一個方法,政府應多管齊下,用其他方法增加土地供應,例如改劃土地、在維港以外選址填海等,認為每種方法均有其難處,發展棕地會面對收地、拆遷、安置及補償等問題,改劃土地或遭地區人士反對,在這個大環境下,如果堅持只以某方法增加土地供應,香港發展將會被拖慢。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