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葉漢亮報道:全球局勢不穩、經濟放緩情況下,中國內地的全球競爭力連續三年排名第28位,維持不變,仍是全球最具有經濟競爭力的新興經濟體之一。WEF的競爭力報告指出,中國市場整體評分正在改善,在高等教育、創新,以及商業環境等多項排名上升,反映國家創新生態系統的進步。
商品市場效率待改善
報告顯示,中國在多項評分指標的排名均有所提升,主要受惠於中國的國家創新生態系統有所改善。不過報告提醒,中國雖在整體評分有改善,但在技術準備度、商品市場效率依然不高,中國進入「新常態」後,增長動力主要來自於創新推動。
報告顯示,中國在技術準備度一項的排名與去年一樣,維持在全球第74位。而商品市場效率及金融市場發展排名均有下滑,分別下跌兩位排第56位,反映外資公司難以進入商品市場、設立新公司程序繁瑣,加上金融市場欠效率及欠穩定,難帶動成為新增長模式。
報告又指,宏觀來說,貿易壁壘威脅到經濟增長及前景,而量化寬鬆等貨幣政策並不足以維持增長,有必要作出合時的商業模式及對創新的投資,在對基建、技術、市場效率等方面同樣重要。WEF主席施瓦布(Klaus Schwab)表示,全球經濟開放程度的下滑,將會危及競爭力,並令各國領袖更難以推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