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遊」一詞顧名思義,就是義工身份旅遊。機構「義遊」2009年創辦,創辦人鄧緯榮說,剛成立時只有十多人參與,去年全年參加者達400人。義遊受關注,除了電視台實況劇《跟着矛盾去旅行》的因素外,鄧緯榮認為,更多市民渴望在觀光、看動物園以外,對不同地區、國家有更深切體會,感受旅行的不同意義。
鄧緯榮稱義遊概念源於國際工作營,讓義工在遊歷期間貢獻當地。鄧緯榮最早於2008年接觸國際工作營,「最初參加時手續繁複,又要先向日本機構報名,然後又轉到海南,而且當時『國際義工』的概念好新,大家印象都是到山區探訪等,我希望將這個概念帶到香港。」於是他與數名朋友攜手創立了機構,推廣義遊概念。
蒙古孤兒院教英語
鄧緯榮分享自己首個義遊之旅提及,首次義遊是去蒙古,工作營中有法國、比利時及蒙古等義工,兩星期內都需要以英文與義工溝通,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大家溝通脫離了平日話題,如金錢、物質等,反而會去討論大自然、世界觀,經過溝通,開始感覺到有一種和而不同的感覺。」他在蒙古期間探訪當地孤兒院,教授兒童英語,感受到人與大自然的互動,除了感受到當地文化,更發現「沒有現代社會的物質之下,都可以生存,而且也可以生活到非常快樂。」
義遊參加者最初只有十多人,但短短六年間,急促增長至400人參加,鄧緯榮形容,「義遊由好奇心出發,對冰島或歐洲好奇,到當地後有同理心,任義工,但並非以為自己是老闆,去教別人如何做事,最重要知道當地民情,最後才有改變的決心,見到不公義的事就想去改變,例如有義工回港後,建立了社企幫助殘疾人士,都是希望改變現況。」參加者不但透過旅遊去觀光,而且對世界更有認識,有想法,真正體驗「旅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