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接納與關愛

時間:2016-09-15 03:15:33來源:大公網

  這是一個從電視看到的家庭故事,是一個既令人心痛,但也充滿愛和希望的故事。

  一對父母滿懷期望準備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可是兒子一出生便被發現患上先天性青光眼,嚴重影響視力。父母在傷心之餘,仍要咬着牙關,和兒子經歷大大小小的手術十多次。可惜多次手術後,孩子的視力仍然模糊,只對光影有輕微反應。兒子才一歲多,將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對心力交瘁的父母要如何面對呢?

  他們不僅選擇了勇敢面對兒子將會逐漸失明的事實,還積極為兒子的成長作好準備。母親參加了領跑員計劃,希望將來可以成為兒子的領跑員,陪他一直跑下去。父親亦放下傷痛,創作新曲,傳遞他們對兒子的愛和期盼:「微小的燭光 你可欣賞;就算你眼 看不到我;來讓我對溫暖感覺燃燒你心……」

  他們對兒子的接納和無私的愛,讓這個家庭充滿希望和正能量。

  反思學校常常被形容為一個大家庭,我們對能力不同或者表現不同的學生,是否能如這對父母一樣,接納和關愛他們呢?

  學校每年都會接到不少學生入讀的申請,當中不乏轉校生。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學生不能留在原本的學校呢?也許是學生換了住處,但更多的是學生在原校的學習壓力太大,過得不太愉快。

  志明(化名)便是一個例子,他兩年前轉來學校升讀中四,面試時知道他因個別科目的成績問題,備受壓力,令他愈來愈不快樂。但學校似乎並沒有什麼支援,幸好得到父母的諒解和支持,他決定轉校。

  想不到志明很快便適應了新的校園生活,還參與了不少課外活動。他的領導才能也逐步顯露出來,在學校多項大型活動中,總會見到志明穿着整齊的童軍制服,指揮其他童軍工作和站崗。或許積極的校園生活,讓志明對學習更有自信,在這三年的成績每年均有進步。

  今年文憑試放榜,志明在中文科和歷史科分別取得5*級和第5級,成績優異,相信他可以順利入讀本地的大學。放榜後志明對我說,他非常感謝學校給他機會重新開始,他在這裏得到不少參與活動的機會,也得到不少老師的支持和鼓勵,最重要的是他在這裏感受到被接納和關愛。

  我想這也是學校真正成為一個大家庭的關鍵。

  曾璧山中學副校長 蔡偉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