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中庸之道

時間:2016-09-15 03:15:32來源:大公網

  新學期,新開始。九月四日立法會換屆選舉,街頭巷尾大打競選戰,而且戰場由陸上打到空中,戰況激烈。有個別有心之人更利用「港獨」發酵,以多個偽名出場,「自決、永續、本土」等,只是換湯不換藥的「獨」物。可惡卻是「獨」風蔓延至學界。

  教育局吳克儉局長清楚指出,「港獨」之根不應種在校園,多名教育界前輩,如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也表明,基本法訂明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部分,尊重法治是香港重要基石,師長更應有責任以合情、合理、合法與學生論述「港獨」之害。

  別有用心人士,藉「言論自由」為掩眼法,播「獨」為實,還在學校成立關注組,目的要把政治帶入校園,居心何在?作為教育工作者,對於「日新月異」歪理,有時候真的防不勝防,惟有靠大家互相提點,拒絕沉默,表態支持正義,香港才有救。外界人士往往誤解了「中立」一詞,所謂幫理不幫親,就是從事實中辨是非,「中立」不是代表沒有立場。在《禮記.中庸》「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意指不會隨波逐流,站在正道上不會偏離,這才是「中庸之道」。

  立法會教育界別參選人蔡若蓮校長,親切和藹,雖然落敗,卻成功喚起教育同工對「一會專政」的新看法,令業界重新思考,看到她在論壇敢言,為很多「怕事」同工發聲,可說是教育界「花木蘭」!

  今年「教育心」將繼續努力,找尋更多業界好友分享對育人辦學的心得。

  亞洲兒童教育協會主席 梁思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