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何進昇報道:渠務署計劃在鯉魚門村興建污水收集設施,提升三家村避風塘和維港水質,從而改善當區臭味問題,以吸引更多旅客,改善計劃明年下半年動工,料2021年竣工。有區議員認為,該區夏季臭味嚴重,計劃對居民和旅客都有好處。
為響應旅遊事務署進行的「鯉魚門海旁改善計劃」,渠務署為鯉魚門村建造污水收集系統,以應付由居民、商業及旅遊活動所產生的污水,並藉此改善三家村避風塘和維港的水質,減低污水引起的臭味以及為居民帶來的影響。
工程主要在鯉魚門村建造旱季污水截流器、污水泵喉、污水渠以及相關的污水沙井及小型污水泵井等,亦包括改善現有污水渠及三家村泵井,以及一些路面排水系統,其中旱季污水截流器會限制流入污水系統的水量或會停止運作,以免引致污水系統不勝負荷。
食環署徵詢墟市土地用途
民建聯區議員柯創盛對計劃表示歡迎,認為有助解決居民臭味影響的問題,因為有居民反映該區夏季時,因風向問題,經常受臭味困擾。他認為,這個計劃除了幫助到該區居民外,亦有助吸引更多旅客到訪。
另外,有北區區議員提議在上水石湖墟舉辦墟市(「天光墟」)活動,以吸引旅客。食環署對有關設立墟市的建議持開放態度,認為地區主導模式是可取的,只要有關建議不影響食物安全和環境衛生、不阻塞公眾通道,以及倡議者物色到合適場地作為墟市,並得到社區及區議會的支持,政府屆時會提供協助。
食環署發言人稱,署方正就天光墟的土地用途徵詢地政總署的意見,以考慮可否於該處發展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