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機械下肢訓練助中風者康復

時間:2016-09-12 03:15:20來源:大公網

  圖:沙田醫院引入混合型機械下肢訓練,有效縮短病人康復和住院時間

  【大公報訊】記者孫凌奕報道:嚴重中風患者往往需要諸多人手協助和較長時間才能達到理想的復康效果。沙田醫院一級物理治療師陳暉立表示,傳統中風復康物理治療過程十分艱難,病人由卧床到能夠自行坐立,往往需要大半個月,沙田醫院引入混合型機械下肢訓練,恢復理想患者於相同時間內,便可由卧床恢復至可輕扶步行10至15分鐘,大大縮短了病人康復和住院時間。

  61歲的陳女士在今年5月21日凌晨突發中風,左邊身體癱瘓,六月初轉介至沙田醫院進行物理復康治療,現已完成連續十次混合型機械下肢訓練。

  陳女士說:「沖涼都係要用吊機吊起,由手指一路痛到肩膀,好似扯住咁,剛開始不知點算,諗住要和社會脫節。」她的丈夫梁先生形容,在進行完第四次訓練後,他驚喜的發現陳女士的左腿可以自行抬起和放下,現已可以自己坐在小板櫈沖涼,輕扶便可步行10多分鐘。陳女士說:「好在有醫生和物理治療師,他們給我很多正面的信息,說我可以從這裏走出去,不要擔心。」

  減少治療師體力需要

  陳暉立表示,他們在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集169位中風病人復康數據,其中有四成為入院時只可卧床或坐立的重度中風患者,經過連續十次,每次半小時的混合型機械下肢訓練,患者由卧床恢復至坐立的時間由原本14日縮短一半,而由坐立至可緊扶步行也由12日縮短至8日。他補充,傳統物理治療至少需要兩位治療師協助中風患者進行復康訓練,而混合型機械下肢訓練以機器取代人手,減少治療師的體力需要,亦可幫助更多患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